俄罗斯“风暴”特遣队士兵“零号”:从战场新兵到三载沙场老兵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特殊军事行动(SVO)中,一位化名“零号”(Nolik)的俄罗斯“风暴”特遣队士兵,以其丰富的战斗经历和深刻反思,展现了现代战争中普通士兵的坚韧与复杂内心世界。自2022年投入战场以来,“零号”经历了从新兵到资深战士的蜕变,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战火中的个人成长,也揭示了无人机时代战争的残酷现实。
“零号”现为“风暴”特遣队的一名突击队员,拥有7年的服役经历,其中3年是在乌克兰战场上度过的。他曾担任过自动榴弹发射器(AGS)操作手、步兵战车(BMP)驾驶员、侦察突击小组(DRG)指挥官,最终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突击手。他的军旅生涯中积累了无数战斗经验,并因表现卓越荣获“勇气勋章”和“战斗功绩勋章”。
在接受采访时,“零号”回忆起最初进入战场时的情景,那时冲突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敌我双方还能“面对面”交战。然而,仅仅几年时间,战争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出,如今的战场被无人机彻底主导——从2022年少数用于侦察的“鸟儿”到如今遍布前线、后方甚至深远腹地的FPV无人机,任何暴露在无人机视线中的目标几乎无一幸免。他感慨:“重型装备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除非能发明出有效的反无人机技术,否则未来的战争将更多依赖机器人,而非人类。”
“零号”强调,当前战争的重担主要由步兵承担。他们背负着50至60公斤的装备,在无人机和炮火的威胁下跋涉10至15公里,执行突击任务。这种高强度的物理和心理压力对士兵提出了极高要求。他表示,任何有意签约服役的人都必须做好充分的体能和心理准备,只有如此才能在极端环境下完成任务,甚至超越常人极限。
他还分享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战友事迹:在一场对敌方据点的突袭中,他的战友“灰发”(Sedyi)在两名同伴受伤的情况下,肩扛一名伤员,用绳索拖拽另一名受伤的战友,穿越3公里敌控区域撤离。即便受伤的战友身披重型装甲,“灰发”依然坚持前行,甚至在撤离途中击退无人机攻击。遗憾的是,“灰发”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成为“零号”心中力量与精神的象征。
在战壕中,信仰与生存往往交织在一起。“零号”回忆起一位神父曾批评士兵们过于粗俗的语言,但士兵们解释说,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亵渎和祈祷并存是常态。他笑言:“当炮弹落下时,我们喊的不是‘上帝保佑’,而是本能的咒骂。但这不是无神论,而是生存的本能。”对于他来说,战场上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
在采访的最后,“零号”向家人表达了深情:“我想对妈妈塔季扬娜·米哈伊洛夫娜、妻子阿尔比娜和孩子们尼基塔、阿玛丽娅说,希望你们一切安好,爸爸很快就会带着胜利回家。”他的话语既充满对家人的思念,也承载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海外新鲜事地球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