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欧洲的信仰瘟疫”
白卉打个比方
2025-03-20 16:45:24
🥀信仰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劈开黑暗,也能割伤自己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雅各布之书中以这句话为引,将读者带入18世纪波兰呵与乌克兰边境的宗教狂潮与人性纠葛中
·
这部73万字的千页巨著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全书跨越近200年,涉及200多个人物、7个国家、5种语言和3大宗教,作者以碎片化的叙事重构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同时叩问了人类永恒的困境,宗教狂热、身份认同与权力结构的冲突
.
书名|The Books of Jacob·雅各布之书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
雅各布·弗兰克是18世纪波兰-乌克兰边境的犹太异端领袖,自称弥赛亚,以卡巴拉神秘主义为理论根基,号召信徒打破传统犹太教规,甚至多次改宗(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试图建立独立的王国
.
▶崛起之路
他宣称能带领犹太人找到“应许之地”,承诺通过改宗获得庇护,吸引数千信徒献出财产与忠诚。然而,托卡尔丘克并未将他塑造成简单的骗子或英雄,而是客观的陈述了当下的事实,就好比耶路撒冷之争,永远是基督教的中心之争,也是权利之争,巴以的冲突也不存在对错
.
▶巅峰与腐化
他在奥地利奥芬巴赫建立小王国,享受信徒供奉,却逐渐沦为暴君,利用“公妻制”等极端教义控制信徒,甚至掠夺财富
.
▶衰亡
信徒戈林斯基因妻离子散、财产被夺而反叛,揭露雅各布的虚伪;核心成员纳赫曼和侄儿托马斯也批判其背叛初心,最终雅各布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运动随之湮灭
·
实际上,书中有几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
雅各布的祖母彦塔,灵魂不灭的“上帝视角”人物,穿越时空见证家族兴衰。她目睹犹太人被迫害的历史,理解雅各布作为“人造弥赛亚”的必然性
·
犹太拉比之女吉特拉,因家庭冷暴力投靠雅各布,成为其保镖和情妇。她渴望群体归属,却在怀孕后被抛弃,最终被阿舍尔拯救,却始终无法割舍对雅各布的依恋
·
莫里夫达,作为波兰贵族和基督徒,却为犹太异端奔走,甚至推动雅各布改宗天主教
纳赫曼,最初狂热支持雅各布,后期目睹其腐化,痛斥其“从反抗者变为暴君”,成为运动崩塌的关键见证者
·
如果说雅各布是信仰的象征,那么莫里夫达、阿舍尔和吉特拉则是信仰与理性夹缝中的挣扎者
·
🌲 信仰或许是一种语言,用来诉说那些理性无法解释的痛苦
·
0
阅读:0
april916
好厚重的一本书
睿
作为曾经很喜欢托卡尔丘克,到后面越看越看不下去的老粉,看到你们都在发这本,又心痒痒了果然到处发书还是有些效果的
粉色思念
喜欢这个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