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曾经的“歪理邪说”,现在想想还挺有道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章法学”。这门课以前没听说过,以后也基本上没见谁再提到过。讲章法学的这位老师特能喷,普通的一篇文章他能分析出一朵花来。现在想想,写文章哪有什么章法,特别是现在网络文章盛行,写文章如果讲章法,那等于自缚手脚,别写了。 记得有一堂课就讲到《道德经》的第三十三章,这篇文章的章法是没得说的,同学们感兴趣的不是章法,而是最后一句“死而不亡者寿”,当时我就坚持这句话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意思:人死了精神永存,不宜过分解读。有同学就不同意,说:老子没那么简单,肯定别有深意。言外之意就是其中隐藏着“长生不老大法”。这种思想现在仍然不衰,很有市场,有的人学习《道德经》的目的就是要脱凡成圣、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记得当时这位章法学老师说的观点非常新颖、超前,他从基因遗传学来解释“死而不亡者寿”,他说: 有些人,有些家族,是属于那种“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家族,这种家庭被称为“望族”,从遗传规律上来,这些望族在择偶方面比普通人家更有优势。他说:你见过哪些“望族”人家的儿子找不到媳妇的?不但不愁找媳妇,而且找的还是好媳妇,从遗传学上讲是“优质品种”;相反,那些什么什么的家庭就慢慢地自然淘汰掉了。而那些有良好基因,特别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家族基因,他的思想是能够更好的延续的。他当时还举出了一些例子,比如孔孟的后人,真正实现了“子孙以祭祀不辍”,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死而不亡者寿”…… 当时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后来我读了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从科学上解释了基因延续的最底层规律就是“自私”。而老子说“以其无私反而成其私”,这不搞到一块去了吗?老子最后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讲的不还是成其“大私”的规律吗?所以现在想想,那位老师讲的“歪理”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老师曾经的“歪理邪说”,现在想想还挺有道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章法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3-21 17:56: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