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按照封建礼教,丈夫死后不得改嫁(多指结婚不久的年轻少妇或尚未结婚的女子),应坚守贞操,宁死不屈,或为夫殉节,这被称为“贞节烈女”,并得到社会的“颂扬”和官府乃至朝廷的“褒扬”。死后,族人便在村口路旁为其立贞节碑,以示“彰显”。 如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孙哥庄村西原有清嘉庆年间(1796~1820)立的贞节烈女碑两通,一为汉白玉质,碑顶部有雕刻的云龙碑额,碑的正面题词是“节凛冰霜”四字。另一通为浅红灰色质石碑,此碑无碑额,碑的正面题词是“从容就义”,是为一殉夫的少妇所立。在孙哥庄村东路南侧,有一题词为“彤管扬芬”的石碑,该碑高2.5米,碑额雕刻双龙,系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村人李孙氏所立。李孙氏原籍王林庄(今属上马街道)人,孙姓,许配给孙哥庄村李元洪为妻,婚后不久其夫病故。自此,李孙氏持家守业,孝敬公婆,椎髻操作,终生不嫁,保持贞节,至70余岁病故。李氏家族为怀念这位“忠贞守节、冰清玉洁”的长辈,为其厚葬,并立碑以示“彰显”。这些贞节碑今已不存。
封建社会,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按照封建礼教,丈夫死后不得改嫁(多指结婚不久的年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5-03-24 10:05:4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