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过程?还是只求结果?」考研享受过程还是只求结果其实这个问题贯穿了我此前每

幽默氛围 2025-03-24 12:55:34

「享受过程?还是只求结果?」

考研享受过程还是只求结果 其实这个问题贯穿了我此前每一次考试、比赛和抉择,相信这也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今年华科复试前,组织了考生来实验室参观,前天早上乌泱泱的来了六七十位同学。我跟几个博士同学聊的时候,都觉得这做法太好了,会给考生留下了特别珍贵的回忆,参加复试的过程并不是只有单调的“报道-候场-面试-等结果”,至少让考生有机会好好看看自己报考的专业院校,有机会享受这种人生的瞬间,心里有个念想。想强调的是,前置一个平和的心态,在放手一搏之外,多几分“允许一切发生”的勇气,无论最终录取与否,都是难得的经历。

分享些复试细节注意点,仅供参考哈。最重要的是阳光自信、大大方方的「交流」,远胜过那些一板一眼、拘谨的「回答」。【1】语速不要太快,咬字要清楚(南方人真的喜欢语速超快并且吃字),不然有时候嘴巴在前面讲,脑子在后面追不上。【2】结构化陈述,两点就一方面、另一方面,三点就首先其次再次。【3】具体化描述,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去谈,比如调研经历(导师课题、社会实践)、项目经历(大创、学术竞赛等)、生活阅历【4】制造眼神交流,微笑回答,不怯场、不慌张、诚恳不吹嘘,也别想太复杂,想要如何打动老师们,这些教授们混那么多年了,啥没见过,别过度表现出套路。【5】英语问题老师也不会听特别仔细,要保证流畅度,别想太复杂追求高级词汇、长难句,再加上发音稍微唬人些就可以多准备一些衔接词。

复试之后老师们当天其实就知道结果了(不公布而已),可以准备好个人简历。选对导师也特别关键,同学校同专业不同师门的学生待遇可能完全不一样,好导师真的手慢无,提前布局速抢。遇到放养的导师都还算好,就怕遇到很压榨劳动力的老师,天天派杂活,或者是做很多很累的横向课题,最后还为难你毕业,那真是天塌了的感觉。选导师方面讲几个点吧:【1】内部消息灵通,多打探直系学长学姐,一定会有公认的风评不太好的导师,那就首先避雷;【2】但是不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接发帖,问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好风评差,昨天群里有人反馈教授本尊刷到帖子了,问“怎么学生还没过复试就开始蛐蛐老师呢”;【3】提前美化简历,网上教程很多多搜一下,怎么突出自己的强项;【4】写邮件要诚恳,不要只用那些套话,要真的去结合意向导师的论文、课题项目,谈自己为什么感兴趣,为什么期待加入师门(申博同理),最后用ai润色一下,保证措辞是正式、礼貌的。【5】准备一下本科毕业论文,有的教授会看重学术能力,前两年有个学妹拟录取之后给我导发邮件,我导就要求看本科论文初稿,觉得没有学术规范、文笔也不好就给拒了。【6】想清楚自己未来就业的大方向,是读博,考公/考编,还是去私企,想读博就找做学术厉害的、师承关系网络强大的,想去私企的需要大量时间实习,就找放养/半放养好相处的导师。

没啥其他想说的话了,祝福各位考生,发挥出色,复试顺利!2025考研复试

0 阅读:7
幽默氛围

幽默氛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