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和美股一起上涨,黄金开始回调,美元继续在104区间死猫跳,美债收益率上

晓绿聊趣事 2025-03-25 07:30:19

A股/港股和美股一起上涨,黄金开始回调,美元继续在104区间死猫跳,美债收益率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又一次跳到4.3%以上,一切皆如预期。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也如期“服软”,解放日变成了“关税打折日”,就很有拼多多砍一刀的特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白宫正在收回其原定于4月2日全面推出的关税计划,搁置了对汽车、芯片和制药等行业征收新关税的方案。相反,政府正转向对那些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实施“对等关税”。

而特朗普涨幅涨幅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也彰显出事实上,美国缺乏启动全球贸易战的信心和实力。

昨天,我最关注的是路透社的一则新闻——六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欧洲央行及监管官员正在质疑,在市场压力时期,他们是否仍能依赖美联储提供美元融资。

国内平台并未对这则消息引起重视,但我想强调,这则消息事关流动性,也就是说,欧洲央行也开始担忧美元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并且着手准备预案。

★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即将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主权债务信用危机,由于无序滥发债务,各国政府偿债能力不足,只能通过继续印钞来还债,而这将导致严重的恶性债务螺旋。美债、欧债、日债的长期收益率的暴涨,就是一个明确的证据,投资人正在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可以想象恒大的债券,信用越差,债券利率越高)

目前,美元仍然是全球金融和贸易的主导货币,金融市场动荡时,全球机构都会急需美元。美联储过去曾通过美元互换(Swap Lines)为欧洲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提供美元流动性,保障金融稳定。比如,2023年美联储曾向瑞士央行提供数百亿美元支持,帮助瑞信避免崩溃。

问题一、如果美国政府施压美联储停止对欧洲的美元支持,会发生什么?

欧洲央行目前的结论是没有好的替代方案,而且,欧元区银行对美元依赖很大,约17%的融资是美元计价,一旦断裂风险极大。

问题二、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

我的观点是,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昨天的早安贴中,我分析过美联储的印钞机上被贴上了“亏损+资不抵债”的封条,印钞能力严重受限。

如果在美元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美联储会先救谁?死道友不死贫道,一定会“美国优先”。

假设发生这种情况,欧洲以及其他国家会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美元荒”?抛售美债和美元资产以换取美元。

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美联储印钞能力将会进一步被大幅削弱,美国国内也会被美元荒所反噬。

★在这里我解释一个昨天早安贴中大家提问最多的问题,“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购买美债,美元就印不出来”?

✔很多人的误解是——美联储“印美元”是凭空创造的,理论上没有上限。

✔现实运作是——美联储主要通过购买美债(QE)/提供贷款或回购(repo)来印刷出美元,因为美债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核心锚定物,相当于它是印钱的“质押品”。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也必须平衡,美元是资产,增加一笔资产必须对应增加一笔负债。

外国央行和大型投资机构为什么持有美债?——因为美债曾是流动性最好的抵押品,不需要的时候可以生利息,用的时候可以很快抛售获取美元。

假设美联储拒绝对其他国家提供美元流动性,其他国家央行和大型投资机构就只能通过抛售美债换取美元。而外资大规模抛售美债,最终会反噬美联储本身:

因为,美联储印不出“有价值的美元”,印钞的信用支撑(美债)被抛弃了。

结果必然导致美国本土也出现美元荒,同时伴随高通胀和金融危机。

★★★请理解:

美联储印钞的本质是基于全球市场对“美债=信用”的信心。

美债失去国际信用 = 美联储印再多美元,全球也不认。

这就是典型的帝国晚期金融螺旋(Sovereign Debt Doom Loop,主权债务死亡螺旋),也是“美元信用体系”最大的软肋。

问题三、谁是最大的受害者?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高危受害者排名:

日本(金融系统量大且脆弱)—欧洲(尤其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韩国—其他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

越是依赖美元,越是受害越深。

★最大受益者排名:

黄金+人民币。

黄金很好理解,为什么人民币会受益?很简单,因为信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以及拥有最多真实商品的国家,中国的国家信用并不弱于美国,唯一的阻碍就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但是借助于本币互换+黄金补差模式,人民币可以进行“自由流通”。

而且,现在大宗商品结算已经开始人民币化(中东、非洲、俄罗斯),而且中国也建立了自己的跨境结算体系(CIPS),可以迅速的取代美元结算体系。而在美债/欧债信用崩塌后,中国国债将会成为新的信用等级“最高”的抵押品。

当然,今天的文章只是一个推理,只是,欧洲央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元流动性风险正在增加。

最后,一个小提示:黄金本轮回调最低在2980-2950区间,白银在32-31区间。

0 阅读:0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