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这地名不错。是康马县,马不错湖

水岛主 2025-03-25 18:31:07

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这地名不错。

是康马县,马不错湖,岸边的遗址,海拔4410-4430米。 年代距今4000-2000年,分为四期。 有意思的一点是,第二期(距今4000-3300年)发现了费昂斯,而且看图片,不是少数,是大量的费昂斯,即俗称的“玻璃珠”。

费昂斯(faience)是虽然外观和原料上都与玻璃相似,但不是玻璃。

石英砂即二氧化硅是主要成份,二氧化硅内部是晶态的。玻璃制作的工艺程序是先将原料熔融,然后再塑造成形。玻璃内部经过熔融,完全变成了非晶态结构。

石英砂的熔点很高,要在170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熔化。这样高的温度古代是无法达到的,这就需要加进助熔剂来降低熔制温度,我们说的铅钡玻璃,和国外的钠钙玻璃,实际上是助熔剂的不同, 铅和钠就是助熔剂,是纯碱(Na2CO3)和铅丹(Pb3O4)​。

如果原料未被完全熔融,其内部必然存在大量晶态二氧化硅,就不能称其为玻璃,费昂斯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费昂斯由石英砂掺和少量碱水、塑成一定形状后,加热到900℃左右而制成。其表面的二氧化硅熔融后,形成一薄层光亮的釉;内部石英颗粒的表面在碱和温度的作用下也熔融,互相黏结在一起,但石英颗粒的内部并没有熔融,仍保持晶体状态。

费昂斯是先成形后烧结,这是他区别与玻璃的另一个地方。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从公元前4000年、印度从公元前3000年都开始生产费昂斯制品。 国内西周时期发现了很多人造彩色珠、管,经鉴定,都是费昂斯,真正的玻璃要到春秋末年才出现。

同费昂斯一起发现的,还有青铜器,粟,黍,稻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对外交流的产物,显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藏高原,并不是与世隔绝。

“ 玛不错遗址位于高原与南亚交界地带。空间上,位于文化交流的枢纽;时间上,发现了一批具有明确出土层位和高原测年最早的外来遗存,包括稻、粟、黍、海贝、象牙、羊、青铜器、滑石珠、费昂斯、红玉髓等。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高原地区跨大陆文化交流的诸多空白,而且对于研究互动背景下极端环境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马不错一期(5000-4000年前)发现了俯身直肢葬,属于西藏境内第一实例。

科技考古分析表明,玛不错先民属于典型的东亚人种,是高原本土人群的代表,看图6的表格,大概率就是今天藏族人祖先。

这么看,马不错名字不错,发现也是挺不错的,史前西藏的神秘面纱又揭开了一层。

图片来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0 阅读:0
水岛主

水岛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