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名国民党少校被俘虏,在即将被解放军押送到改造所时,他突然大喊道:“同志,告诉你们首长,我是902!”随后,陈云亲自接见了他。
赵炜,1919年出生于河北文安县,一个普通的农家。作为黄埔军校第16期的学员,他在20岁时进入桂林分校接受军事教育。凭借勤奋努力,他迅速掌握了射击、土木工程、测绘、战略战术、步兵操典等多项军事技能,成绩名列前茅。校期间,他曾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被赠予一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字样的中正剑。这不仅是蒋介石对赵炜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效力的殷切期待。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向来擅长以情感策略笼络学生,他对赵炜等学员说道:“你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姊妹就是我的兄弟姊妹。”这番话显然旨在拉近彼此关系,争取学员的忠诚。然而,赵炜虽身处其中,却早已心怀革命理想。
从军校毕业后,赵炜被分配到第五战区第31集团军下属的13军独立团机枪连,担任训练新兵的少尉见习官。他展现出出色的训练能力,新兵质量冠绝全军。因而,他得到了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关注和召见,李宗仁对他的军事才华印象深刻。
见习期结束后,赵炜升任中尉排长。然而,他并未在国民党军中一帆风顺地攀升,而是因心怀对革命理想的向往,秘密成为我党潜伏于国民党内部的一名特工。从此,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运用在了为解放事业服务的道路上。
1947年,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在我军驻地上演。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少校,在即将被押送去囚犯改造所时,突然高喊:"同志,快去告诉你们首长,我是902!"守卫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不久,一位我党高级将领匆匆赶来,亲自接见了这位特殊的俘虏。原来,这位少校正是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军中的一位地下工作者,代号"902"。
1945年,赵炜被调往东北的国民党某部,出任少校参谋。在去东北赴任的途中,他偶遇多年未见的挚友朱建平。朱建平同在国民党军中任职,却不为赵炜所知的是,朱早已是一名隐秘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酒至半酣,赵炜向好友吐露心中的苦闷。朱建平见赵炜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进步青年,于是向他和盘托出,详细阐述了我党的理念主张。
赵炜的转变,引起了我党领导的重视。在确认赵炜并非别有用心后,王石坚正式接纳了这位新的同志。但他并没有让赵炜立即脱离国民党,而是希望赵炜能像朱建平一样,继续在国民党内部工作,为我党提供情报。我党高级领导李克农得知此事后,亲自为赵炜赐予了"902"的代号。
赵炜的情报,在我党的一些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47年的四平战役,国民党企图玩弄"障眼法",用一些杂牌部队迷惑我军,暗中集结主力,伺机在我军防御薄弱处发动突袭。但有赖于赵炜提供的准确情报,这个计谋被我军识破。我军反客为主,在一场战役中歼灭了8万多国民党军队,扭转了整个战局。事后,李克农专门致电嘉奖赵炜"功绩卓著"。
1947年,蒋介石对杜聿明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失望至极,决定以“旧病复发”为由将他撤职,改由参谋总长陈诚接任。然而,在陈诚抵达前,东北局势已日渐复杂,郑洞国临时代理司令长官职务,开始部署新的“东北重点防御计划”。计划中详细调整了战略要点的兵力部署,并针对北宁路安全和各城池防御制定了严格方案。然而,这一切都通过赵炜的秘密电台,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了中共中央的手中。
赵炜作为“东北重点防御计划”的起草者,展现出他在国民党高层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陈诚到任后,集东北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并命令赵炜亲自将计划带往北平向蒋介石汇报。10月8日,赵炜在锦州机场登上一架C-47专机飞往北平,途中,他得知蒋介石已临时改变计划前往沈阳,便决定利用这段时间与老同学纪启仁见面。
见面中,纪启仁一番话让赵炜深感震惊。纪提到沈阳的秘密电台已被破获,他的引路人朱建国也已被捕。赵炜顿时意识到,不仅沈阳的地下组织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北平的情报系统很可能也遭到了重创。赵炜冷静应对,在话语间装作毫不知情,却在心底盘算下一步的自救行动。
事实上,早在9月底,赵炜便险些暴露。他原计划到沈秉权夫妇家中发送情报,却在抵达门外时察觉窗帘的异样。他当即离开,事后得知沈秉权夫妇已被捕。局势愈发紧张,赵炜被迫停止了一切情报活动。正是在这种危急关头,他接到了向蒋介石汇报计划的命令,而这份计划在半个月前便已通过电台传递给中共。
到达北平后,赵炜仿佛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他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周围熟悉的同志一个接一个地消失。每一通密电、每一次任务都成了可能暴露的危险信号。在这场猫鼠游戏中,赵炜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力成功脱险,最终回归党组织继续战斗。他的身份被深深隐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年,赵炜的传奇经历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赵炜的名字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军史,被誉为“中国近代特工‘十大金刚’之一”。但他始终低调,推辞一切荣誉,只念着那些牺牲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