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顾客因为收到的生日蛋糕有一角破损,不仅给了外卖小哥差评,还让平台退了款。可当外卖小哥上门想把蛋糕拿回去时,她不但不肯归还,还凶巴巴地让人家“找平台说理去”。 信息来源:咸宁新闻网 那天中午,外卖员小王接到一个蛋糕订单。 他像往常一样把蛋糕小心放进保温箱,可就在离顾客家不到两百米的地方,电动车压过减速带时颠了一下。 等送到楼下打开箱子,小王发现蛋糕右上角蹭花了点奶油。 他硬着头皮把蛋糕送上门,女顾客接过蛋糕时脸色就变了。 “这都撞变形了还怎么用?”女顾客指着破损处质问。 小王赶紧鞠躬道歉,解释说路上实在避不开减速带。 女顾客没再多说什么,关上门就给平台打了差评申请全额退款。 当天下午,小王就收到平台扣款通知——这个月的绩效奖又泡汤了。 越想越憋屈的小王决定上门讨个说法。 他敲开女顾客家门时,对方正拿着叉子吃蛋糕呢。 “您都退款了,按规矩该把蛋糕退回来啊。” 小王话音未落,女顾客就瞪起眼睛:“平台退的钱,跟你有啥关系?蛋糕我都吃一半了!” 说完“砰”地关上了门。 这事被小王发到网上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蛋糕店卖给顾客90块,平台抽成后到外卖员手里可能就扣30块。要是每个顾客都这样“吃了蛋糕又拿钱”,外卖员跑一个月可能还得倒贴。 但支持女顾客的网友也不少,觉得东西送到手就是坏的,退全款天经地义。 其实仔细看平台规则就能发现矛盾点。 按消费者权益法,商品质量问题确实可以退款。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多数外卖平台的用户协议里都写着“退款后商品应退回”。 可像蛋糕这种易腐食品,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法退货。这就给纠纷埋下了隐患。 更让人唏嘘的是后续发展。 有知情人透露,女顾客后来主动撤销了差评,但小王被扣的钱也没能要回来。 而那个引发争议的蛋糕,女顾客最后只愿意退45块钱——相当于吃了一半的“折价赔偿”。 这事闹到最后,谁也没占到便宜。 其实类似的纠纷在外卖行业天天上演。 上个月就有位顾客因为外卖提前送到,吃完后照样申请退款。 外卖员上门只拿到个空饭盒,气得当场报警。 这些事件暴露出平台规则的漏洞:既要求消费者“退货退款”,又没法解决生鲜食品的退货难题。 站在不同立场看这件事,似乎谁都有理。 顾客觉得花钱就要买满意,外卖员觉得意外破损不该全赔,平台则夹在中间当和事佬。 这类纠纷在法律上属于“合同履行瑕疵”,理论上应该由商家或平台承担主要责任。 可现实中外卖员往往成了“背锅侠”。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当时小王能主动提出部分赔偿,或者女顾客愿意适当让步,事情会不会有转机? 就像网友说的,差评和扣款就像把双刃剑,看似维护了权益,实际上可能伤及无辜。 那位女顾客后来在采访中说,她也没想到一个差评会让外卖员损失半个月收入。 现在很多外卖平台开始试行新规。 有的推出“轻微破损补偿券”,既不让顾客吃亏,也不让外卖员白忙活。 还有的给易碎品订单加保险,出了问题由保险公司买单。这些尝试或许能给行业带来新思路。送外卖的遭遇
一位女顾客因为收到的生日蛋糕有一角破损,不仅给了外卖小哥差评,还让平台退了款。可
奇谈社会
2025-03-26 11:25:17
0
阅读: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