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何自称“洒家”?原来藏着这么多门道! “洒家”这个自称,在《水浒传》里仿佛成了鲁智深的专属标签。他拳打镇关西时喊“洒家”,倒拔垂杨柳时吼“洒家”,就连出家后对着佛门长老也一口一个“洒家”——说个丢人的事,我在初一的时候初读《水浒》,曾以为是“酒家”,一本《水浒》都快读完,才发现原来是“洒家”[大哭][大哭] 不要认为“洒家”这个自称是描写鲁达粗陋、粗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洒家”本身就是方言: 鲁智深生于甘肃平凉(宋称渭州),长期混迹陕西延安府,满口都是“函谷关以西”的关西腔。宋元时期,“洒家”(音zá jiā)是当地特有的自称,相当于“咱家”的转音。同为关西人的杨志偶尔也会蹦出“洒家”,而其他山东好汉则几乎不用。这些细节足以反映作者行文严谨。 “洒家”是鲁智深角色的语言表征 【三棱心】从文学描写本身,分析其中有两个深意:一是老鲁这人重感情,不忘本(方言重的人一般都记根),二是老鲁这人对谁都自称“洒家”,说明在这人心里没有等级意识,比如: 1.五台山长老问他戒律可记得,他答“洒家记得”(这是对长者的态度); 2.向年轻史进自我介绍时,说“洒家是经略府提辖”(这是对下者的态度); 3.初见林冲时,直言“洒家是关西鲁达,杀人太多才当和尚”(这是对平辈的态度); …… 看到没有,他对谁都一个样。相比之下,将门之后的杨志就懂得变通:面对梁山好汉自称“洒家”,见大名府知府梁中书却低头称“小人”。一个称呼,照见两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 所以,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浪得虚名,功力就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
鲁智深为何自称“洒家”?原来藏着这么多门道! “洒家”这个自称,在《水浒传》里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3-26 17:59: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