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战士张文荣被美军俘虏后叛变!在奉命打入志愿军内部时,他却在跳伞前,将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3-27 02:01:49

1952年,战士张文荣被美军俘虏后叛变!在奉命打入志愿军内部时,他却在跳伞前,将一颗手雷扔进飞机机舱中:“good bye!”

1952年2月18日凌晨,朝鲜战场上空,一架美军C-46运输机在漆黑的夜色中穿行。机舱内,一个身着志愿军服装的中国男子静静地坐着,他就是被美军视为"得力助手"的张文荣。美军特工哈里森拍着他的肩膀,信心满满地说:"任务完成后,你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然而,哈里森不会想到,几小时后,这位"得力助手"会给他一个惊天动地的"告别礼"。 张文荣出生于1920年的辽宁,命运的齿轮在1948年开始转动,当时他被成都陆军学校通信科录取,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最后一批学生。张文荣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尤其精通电台报务技术。 "我们不能为错误的战争付出生命。"1949年12月,随着解放军大军压境,校长李永忠带领包括张文荣在内的全校3000多名学生集体起义。起义前,李永忠对学生们说:"你们还是学生,不必牵扯到这种内战中来,如今大势已去,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跟随中国共产党也是历史的潮流。"这番话坚定了张文荣的信念。 加入解放军后,张文荣主动请缨:"我要到部队中去,我要到基层中去,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被派往成渝铁路参与建设。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张文荣再次请战,被编入第三军团60军180师,成为一名报务员。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中。180师在撤退过程中遭遇了五倍于己的敌军围攻。电台被炸毁后,张文荣拿起武器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就在即将突围成功的一刻,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张文荣被震晕在地。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成为编号为710482的战俘,被关押在巨济岛战俘营。 在战俘营里,张文荣遇到了同为黄埔学生的阳文华。美军发现了张文荣的黄埔军校背景,开始对他"特别关照"。阳文华假装投降,当上了副连长,暗中援引《日内瓦国际公约》为战俘争取权益。两人还一起策划了烧毁美军物资的行动。 "还记得张文荣吗?他小子将会被重用了。"战俘营的队长对其他人说。美军发现张文荣曾是报务员,具有通信专长,决定将他纳入特工培训计划。在战友们的秘密建议下,张文荣决定以身涉险,主动"叛变",真实目的是了解敌情并找机会回到祖国。 1951年底,张文荣被送往东京的特务学校接受培训,学习反共理论、轻武器射击、侦查和跳伞技术。他表现出色,很快获得了美军的信任,成为了他们眼中"可靠的间谍"。 1952年2月18日,铁原上空的夜色如墨。一架美军C-46运输机正在急速飞行,机舱内坐着11名美军和6名"特工",其中就有张文荣。这些"特工"都穿着志愿军军服,带着地图、步枪和降落伞,准备被空投到铁原附近的谷山县。 "记住你们的使命:收集志愿军弹药库和粮仓的位置,为我们的轰炸机提供精确坐标。"哈里森中士严肃地对他们说,"完成任务后,会有丰厚的报酬等着你们。" 张文荣点头应承,表面上看他是个忠实的"间谍",但没人知道他手套里藏着两枚手榴弹。这是他冒险带上飞机的,也是他回报祖国的唯一机会。 飞机抵达预定空投点,绿灯亮起,示意特工们准备跳伞。张文荣作为第一个跳伞的人,站在了舱门前。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悄悄拔出了手榴弹的保险环。 "祝你好运!"哈里森拍拍他的肩膀。 "Good bye!"张文荣回应道。这是他在美军培训期间学会的英语短语,此刻用来作别再合适不过。 张文荣一跃而出,同时将两枚已拔掉保险的手榴弹精准地扔回机舱。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空中响起,C-46运输机瞬间被烈焰吞没,冒着浓烟向地面坠去。 在飞机坠毁前,只有哈里森中士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抓住最后一刻跳出了飞机。其余人员全部葬身火海,包括那些被美军训练的特工和美军教官。 张文荣降落到地面后,手表显示时间是凌晨2点40分。尽管身受轻伤,他立即朝着志愿军可能驻扎的方向前进。几小时后,他遇到了志愿军的搜山部队,向他们详细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我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战士张文荣,战俘号710482。被俘后,我假装投降敌人,目的就是等待这一刻回到祖国。"张文荣声音坚定地说。 而被捕的哈里森中士在审讯中不得不承认:"是的,就是那个中国人,他把手榴弹扔进了飞机,炸死了我们所有人...只有我跳伞逃生。"哈里森的证词印证了张文荣的英雄事迹。 张文荣还向志愿军指挥部揭露了美军违反《日内瓦公约》不释放战俘的事实,以及巨济岛战俘营中志愿军战士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他的情报为后续的战俘谈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回国后的张文荣并没有立即获得应有的荣誉。在那个特殊年代,被俘的经历成为他身上的"污点"。许多人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质疑他的忠诚。 直到1958年,有关部门才初步认可他的功绩,奖励了他800元。但这远远不够,张文荣的军籍和名誉直到2000年6月才得到完全恢复。遗憾的是,此时的张文荣已经离世三个月。

0 阅读:3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