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代开国功勋李善长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只因明太祖朱元璋因怀疑他有异心,准备将其除之后快。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臣的忠心天地可鉴啊,老臣已经古稀之年,哪敢还有什么异心?” 朱元璋脸上神色漠然,皇帝的威严让李善长不敢抬头,他后背也起了一层冷汗,匍匐在地心中顿感不妙。 第一次册封功臣时,朱元璋只封了三位“国公”,其中就有李善长的“宣国公”。除此之外,李善长还得到了两个特殊的赏赐,即两枚“免死金牌”。 如今已经到了被杀头的地步,李善长只能搬出当初的免死金牌,企图还能换条活路。有句话他忘了,那就是“君王的心瞬息万变”,等到朱元璋不再信任他,李善长的死就成了定局。 当初权势滔天的李善长,最终只落得一家几十口人皆被满门抄斩的下场。是朱元璋过于小题大做,还是他过河拆桥?李善长又做了什么事,才惹得朱元璋如此不念旧情? 在朱元璋还是个无名好汉时,李善长就早早站好了队。李善长是一个绝对的军师型人物,但有一句话叫:书生一怒,血溅五步,把李善长逼急了,他也能上战场打仗,但武将们却无法成为像李善长这样头脑灵敏的人物。 虽然他没有上前线带兵打仗,但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比其他武将低。朱元璋上位后也很感激他,对其各种赏赐不断,甚至将女儿下嫁到他家。 随着身份权力的不断上涨,李善长的野心逐渐变大,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飘了”。站在如今“高山之巅”的职位上,空前的权势彻底迷失了李善长的双眼。 李善长被至高的权利蒙蔽了理智,他忘了“功高震主”的意思,只想不断扩张自己的人脉。他将反对自己的人罢黜掉,正好空缺出来的位置补上自己人。 拉拢朝臣结党营私,将自己家亲朋好友塞到要职上,都是李善长所为。作为一代帝王,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权势过大,在自己眼皮子地下拉拢自己的臣子。 胡惟庸之事一出,每个人都深陷恐慌之中,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与这件事情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都不敢露头,更别说稍微有些牵扯的了,他们恨不得变成透明人。 身为胡惟庸近友的李善长,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就让朱元璋十分忌惮,如今他还上蹿下跳尽显自己的存在。 “谋反”二字对于任何帝王来说,都是不可触碰的逆鳞。饶是李善长曾经的功绩再高,也抵不过这个罪行。皇帝辛辛苦苦打下江山,还没有享受几年就要被人惦记上,相信任何一位帝王也会发怒。 李善长多年来凭借皇帝的信任和手中权势,犯下了不少事。要说之前朱元璋还真是舍不得处罚他,毕竟李善长开始也挺忠心,不然朱元璋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赦免”他。 正当朱元璋头疼该找什么理由制裁他时,李善长立马“贴心的”递上自己的罪名。李善长的儿子当街纵马被摔死,李善长迁怒马夫,令人当街打死马夫。 当天的状况有很多百姓都看到了,李善长儿子纵马是地方是个闹市,街上的人很多,任何马匹经过这里都要减缓速度,但他却偏不。 百姓们都知道这是李善长家的公子,于是便急忙避让,躲避不及的则是惨遭马蹄的脚踏,而坐在高头大马上的人则是兴致勃勃的看着这种好玩的事情。 就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路前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一声巨响惊吓了马匹,马被吓的猛然扬起,把背上的人甩了下来,随后在马匹的践踏下,刚刚还狂妄自大的公子哥,这会已经成了一摊烂泥。 这件事影响很大,朱元璋很是不喜恰好借着这件事为由头,朱元璋令李善长为马夫以命偿命。李善长还以为自己面子大,你那个躲过一劫,但朱元璋却直接把想让他死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下李善长是躲也躲不过去了。 “功高盖主、跋扈、结党营私、不忠”等等罪行加在一起,朱元璋再也留不得李善长一命。如果李善长懂得收敛,早早明哲保身远离朝堂,也许他的下场就会有所不同。
明朝初代开国功勋李善长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只因明太祖朱元璋因怀疑他有异心,准备将其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3-27 09:23:1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