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在古代给权贵卖艺又卖身都是惯例,像梅兰芳都是被冯耿光,从堂子赎出来的,甚至不断花费重金给梅兰芳买大别墅,请名师。 冯耿光第一次见梅兰芳的时候,梅兰芳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彼时不过是个戏堂子里的小歌郎。 未脱稚气的梅兰芳面容姣好,神态男女莫辨,一颦一笑很快就吸引了冯耿光的注意,被梅兰芳深深吸引的冯耿光更是对其关心有加。 冯耿光不仅将他赎了出来养在身边,还专门给他购置了一栋大别墅,又请了好些戏曲名家来给梅兰芳做指导,平日里更是动不动给足银钱帮助,让梅兰芳自由发挥。 其实冯耿光看过的戏没有上千也有八百了,他的眼睛就是尺,就是看准了梅兰芳是个好苗子,所以这才一个劲地捧他,培养他成为新一代戏曲行家。 彼时的冯耿光身居北洋政府要职,手中自然是权势滔天,而这位爷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他还不喜欢别人送上门,就喜欢自己“微服私访”去挖掘,可他身前身后一群伺候的随从阵势从来没有收敛过。 梅兰芳所住的房子总是热闹非凡,常常有许多爱好戏曲的朋友来和梅兰芳交流讨论,生活一片祥和。 在冯耿光的一力支持下,梅兰芳的艺术水平更是犹如坐火箭一样蹿升,很快就已经有了响亮的名头。 而梅兰芳自从开演之后,每场演出都吸引来了许多人,叫好声不断,雅座也早都已经被坐满了,仔细一看都是那些平日里和梅兰芳交流深度的朋友。 其实这些都是冯耿光专门给梅兰芳牵的线,他知道光靠自己可不一定能将梅兰芳捧到最高点,于是他发挥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将这些人和梅兰芳都搭载在了一起。 冯耿光确确实实通过各方面的“手段”将梅兰芳给捧红了,而梅兰芳确实是有天赋,有好的教育环境又有人悉心指导,想不成功都难。 掌声雷动,鲜花满簇,梅兰芳真诚带笑地向所有捧场的观众致谢,他也十分感激将他一路培养起来的冯耿光,如果不是他,自己可能就要在堂子里一直唱下去,遭受那许多磨难。 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安稳都是假象,别看处处歌舞升平,可军队军阀处处草木皆兵,危机四伏,穷苦人民遍地都是,权贵却从来看不见。 梅兰芳“首战”上海,冯耿光也是当即联络各界人士帮忙宣传,开演时人头攒动,而人群中总有不少掌控节奏的人。 初次见到十里洋场的繁荣,梅兰芳整个人都被惊艳到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进一步再进一步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在这个花团锦簇的世界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冯耿光对于梅兰芳要唱的戏也是很有要求的,而梅兰芳对于戏曲艺术也十分用心,更是多年如一日地不断打磨,新戏老戏都能让他唱出别样的风味。 在梅兰芳不断收获热度与名气的同时,冯耿光手中的权力也是越握越大,两度担任了中国银行总裁,更是流转于各个银行董事席位。 尽管两人之间相差了十多岁,可他们的相处从来没有隔阂,冯耿光伟梅兰芳的艺术发展添砖加瓦,在他的人生关键时刻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即便是后来冯耿光渐渐失势,他也依旧动用身边的人脉关系来支持梅兰芳到美国演出,花费巨大。 而梅兰芳最为出名的就是在抗战时期的“蓄须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演出,冯耿光也一直都是他最大最有力的支持者。 随着新中国的到来,梅兰芳也从一个旧社会的艺人,真正地成为了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之后更是以艺术促进外交,艺术造诣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戏子在古代给权贵卖艺又卖身都是惯例,像梅兰芳都是被冯耿光,从堂子赎出来的,甚至不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3-27 09:36:44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