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张作霖去于六家喝酒,中途于六去放水,谁知于六的小老婆二兰子突然拼命靠

蜀山史道道 2025-03-27 10:06:41

1894年,张作霖去于六家喝酒,中途于六去放水,谁知于六的小老婆二兰子突然拼命靠近张作霖,一边扒自己衣服,一边拨乱秀发大叫:“救命啊,非礼啦。”张作霖目瞪口呆却选择了沉默。

在民国的动荡年代,张作霖以复杂的背景和手段在乱世中崛起,被视为一种成功的象征。他早年以“马贼”和“土匪”身份起家,逐渐通过政治投机和军事实力获取权力。他善于在俄国、日本、清廷和北洋政府间周旋,利用时局牟取利益。

虽一度跻身为北洋政府的陆海军大元帅,但他的权力之路始终伴随着争议。他最终因拒绝屈服于日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这一事件既为其生涯画上了句号,也使其成为历史复杂性的重要注脚。

1916年,张作霖因支持袁世凯称帝被封为将军和巡按使。然而,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不久病逝,张作霖迅速调整策略,获得黎元洪的支持,继续扩充势力。他以东北为根据地,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巧妙游走,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然而,他与日本的关系逐渐恶化,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发起大规模游行,反对列强压迫和不平等条约。张作霖对这种爱国运动感到威胁,认为可能动摇其统治。他果断派兵镇压学生游行,试图以武力平息抗议。此举遭到广泛批评,成为后世对其负面评价的重要依据。尽管如此,他仍继续通过铁腕手段巩固权力。

张作霖逐步驱逐了吉林督军孟恩远,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全面掌控。1924年,他设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统筹资源,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通过整编和军事扩张,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巩固了在北方的主导地位。

1894年的东北,寒风呼啸。于六家的油灯在风中摇曳,屋内炕上,酒菜已经摆好。这本该是一顿平常的饭局,却成了张作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情景令人难忘:于六外出方便时,他的小妾二兰子突然闹将起来,一边撕扯衣衫,一边大喊非礼。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年轻的张作霖只是呆坐原地,选择了沉默。

要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张作霖的少年时代说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张作霖的童年并不平静。他的父亲嗜赌成性,最终因为赌债丧命。所幸母亲改嫁后,继父是个懂得兽医之术的人,将这门手艺倾囊相授。这份技艺,成了张作霖日后谋生的重要本领。

十七岁那年,张作霖只身流落到一个偏僻的小镇。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常则春。这位善良的镇民收留了无依无靠的张作霖,给了他安身之所。张作霖深知感恩,在常家干活勤快,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

张作霖在常家安顿下来后,凭借着继父传授的医马技术逐渐在当地有了些名气。他治马有方,不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地方豪绅,只要马匹有恙,都来寻他医治。这门手艺让他在镇上站稳了脚跟,也引起了当地富商于六的注意。

于六是个精明的商人,他看中了张作霖的本事,主动提出合作开设医马馆的建议。这个提议可以说是双赢:于六出资,张作霖出力,利润四六分成。不过,张作霖并没有贸然应允,而是先征询了常则春的意见。这份懂得知恩的态度,让常则春十分欣慰,也促成了这桩生意的达成。

张作霖的生平故事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影子。他早年家境贫寒,父亲张有财因与赌徒冲突被杀,二哥因报仇失手误伤人命被捕,一夜之间家庭破碎,母亲带着他和妹妹投奔亲戚,靠施舍度日。

正是在这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里,一些邻里和友人对他的接济,为他撑过困顿岁月提供了支撑。尽管这些恩情在当时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点滴帮助,但张作霖始终铭记在心。当他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东北一霸,昔日的恩人们都得到了超出想象的回报。

张作霖出身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他在权力巅峰时,未曾强占百姓土地,并能约束部下不得以权谋私。张学良回忆其父时曾说:“父亲从不强占土地,所以老百姓不恨我们。我们家靠做生意积累财富,虽然依仗权力得益,但不损害百姓基本生存权益。”这一点赢得了东北百姓的支持。

在治理东北期间,张作霖整顿金融财政,推行“改行大洋”“币制统一”等政策,使东三省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奉天省在王永江的管理下,从岁入三千万元增至五千万元,经济逐步稳定。他主政时期,东北成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他还创立东三省讲武堂,扩建兵工厂,发展空军与海军,使东北成为当时中国军事力量最强的地区之一。张作霖虽身为军阀,却对日本人的欺压深恶痛绝。面对日租界内中国人受辱的现象,他私下指示:“中国人在租界挨打,回来再挨打;打了日本人,回来有赏,一砖头赏一块大洋!”

对于张作霖的评价,多数人认为他是精明的政治家,善于权谋。他本人常言“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体现了他独特的生存哲学。他的亲信杨宇霆称其为政治家而非军事家;张学良则评价他“有雄才而无大略”。尽管他身处乱世,以“机会主义者”著称,但其个人魅力、义气作风和对东北经济与民生的贡献,使得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0 阅读:331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