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份工作是在某央企数字局三级子公司做资金主管,日常工作就是协调各项目的资金收支。 因为总部业主(碧桂园、恒大、万科)暴雷、行业大环境迈入寒冬,各省份子公司业务全面萎缩,回款艰难,入不敷出。 2021年问集团借钱,几千万随便写个申请就行,肯定能问业主要回来; 2022年问集团借钱,一两千万还是能借到,但是得说明用途; 2023年问集团借钱,只能借到项目启动资金三百万; 2024年问集团借钱,项目启动资金都得砍半给,一两万刚性支出都得到二级公司的“三重一大”会议上讨论。 并且每次收到业主款,总部还得问你借钱周转。 收一个亿,上缴六千万。 要是问剩下的工程款怎么付给下游,统统以房抵款. 业主市场价100万的房子,抵给分包的价格160万,签三方化债协议,不抵一分钱没有。 月度资金的支付顺序,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如下(不是每个重要程度支付几家,而是清完一批,再付下一批次重要的:): 国资委投诉。投诉记录股份会直接同步到各下属单位的内部系统上面,各单位负责人(例如鄙人)不管多晚2个小时内必须核实并反馈投诉具体情况,投诉每月超过十条还是几条就要约谈二级子公司的总经理和财务总(很严重的,负责多个省份的大区负责人要直接去北京挨叼,考核也会受影响); 云筑网投诉(这个和业务口相关,影响的应该是招标吧,具体没细问,一般都是说总部XXX总要求支付XXXX,看总额); 农民工市长热线投诉(劳动监察支队也有用,但效果不一定有保证,和项目整体资金情况有关。公司对农民工比很多人想象中的更加重视,基本不会有什么恶意拖欠,都是因为业主没钱,我们没收钱。原则上子公司有钱必付,劳动监察支队处理的项目会先协调支付,但是市长热线投诉问总部借钱都得付); 小额清欠,就是几千、几万的那种。因为如果金额太小,导致风险提升,会被从上叼到下。 法院裁决(子公司有钱就付,没钱就等冻结集团账户资金,也算是变相逼集团和总部解决子公司资金困难问题。而且解冻很麻烦,一般会把一些不是案件涉及单位的子公司账户冻结,金额基本亿级以上,所以总部也比较重视); 调解协议、和解协议之类的。比较重视,但不够重视,会由副总级别去拖延拉扯,基本都是一些钢筋、混凝土、大的劳务分包单位; 法院诉讼中(排不上号); 准备提起诉讼(排不上号); 到达合同约定付款节点(排不上号); 管理人员工资社保报销(工资拖一个月,报销能拖半年) 每年公司都会干倒闭一堆合作单位,如果你的公司正处在生死边缘,且后续不会再与数字局有合作,那就抓紧时间走国资委投诉渠道吧。 击鼓传花,希望大家都不是最后一个
我上一份工作是在某央企数字局三级子公司做资金主管,日常工作就是协调各项目的资金收
小石头说趣事社会
2025-03-27 14:32:11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