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龙凤纹大瓶,妈祖“天上圣母”实证
坚持走路
2025-03-27 15:04:23
【P1-15,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
清乾隆
青岛市博物馆,1976年征集入藏。
瓶体硕大,高达78、口径32.5厘米。
从胎质、釉质、青花发色来看,为景德镇民窑所产。
大瓶外口沿下绘一周如意云头纹,胫部饰有5组折枝花卉纹。器身以青花满绘龙凤牡丹纹,是为主题纹饰。龙凤牡丹纹是清代瓷器上的传统纹样,寓意“龙凤呈祥,富贵祥瑞”。
器腹部有矩形开光一处,内书铭文:“敕封,天上圣母娘娘坐前。乾隆已酉年菊月吉日。弟子薛成兴号敬立”。
此瓶可作为乾隆朝这类大瓶断代的标准器。此件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农历九月,一位名为薛成兴的信徒为福建某地的妈祖庙于江西景德镇所定烧的一件供奉于妈祖像前的花瓶。
该器在绘画技法上采用勾勒渲染法,清新淡雅却浓淡相宜。整幅画构图得当,密而不塞。牡丹花以青花淡描法来表现,花瓣筋脉根根分明、丝丝可见。
青花淡描俗称铁线描,在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最为流行。乾隆时期的青花淡描纤细柔和,富有弹性,线条结合处几乎不留缝隙。嘉庆、道光时期的青花淡描线条较为硬朗,线与线衔接处的处理,不如乾隆时期严谨,时代特征较为明显,这也是该时期此类绘法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器身的龙纹凤纹分列开光左右,遥相呼应,将乾隆时期民窑瓷器精致隽秀、洒脱流畅的风格淋漓展现。
从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款识可知,该瓶烧造年代为乾隆己酉年菊月,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农历九月。
款识中的“天上圣母”即为民间广泛信奉的航海保护神妈祖。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地区,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明清以后,妈祖文化向内陆地区传播。清代的妈祖文化传播到东北地区。
目前可考证的最早关于记录妈祖形象的文献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所著《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福建省连江县城关妈祖庙有两方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上均涉及“天上圣母”称号,这是目前可见最早关于“天上圣母”称号的记载。
青岛博所藏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烧造,时间与上述福建省连江县城关妈祖庙的两方石碑属同一时期,但时间略早。
厦门博收藏有一件清嘉庆十年“天上圣母实录”匾(P17),共766字,该匾文记述乾隆五十二年,敕封妈祖为“天上圣母”。青岛的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烧造,可视为乾隆年间妈祖被封“天上圣母”称号的一件实物证明。
另,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代金漆木雕“敕封天上圣母”神位牌(P18),牌心正面浮雕“敕封天上圣母”六字,与大瓶上所书款识如出一辙。
青岛博物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