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的阴影:俄乌冲突里的主权博弈与和平困局 读《政治学讲义》,观俄乌谈判

又琴说世界 2025-03-27 15:16:30

“利维坦”的阴影:俄乌冲突里的主权博弈与和平困局 读《政治学讲义》,观俄乌谈判,有感… 在霍布斯所描绘的“自然状态”下,俄乌冲突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当普京于谈判桌前再次强调“解除制裁是停火的前提”时,这位克里姆林宫的“主权者”正以霍布斯式的理性来捍卫国家利益——在无政府的国际丛林之中,唯有绝对的力量才能够确保生存。泽连斯基即便面临国内经济崩溃的状况,却依旧坚持领土完整,这同样契合“利维坦”的逻辑:主权者若无法守护公民安全,其合法性将会消失殆尽。 霍布斯所强调的“恐惧”与“契约”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得极为透彻。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恐惧,乌克兰对俄罗斯入侵的恐惧,共同形成了“自然状态”下的恶性循环。 当沙特斡旋达成的黑海粮食协议被战火破坏时,恰好证实了霍布斯的观点:缺乏强制力保障的契约不过是一张废纸。 西方对乌的军事援助,本质上是在巩固泽连斯基的“主权者”地位,而俄罗斯的反制举措则是试图重新塑造力量的平衡,这种“主权者之间的战争”必然难以凭借常规外交手段来终结。 历史上的“三十年战争”最终催生出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然而在当今多极世界里,俄乌冲突暴露出“利维坦”理论的现实困境——当两个强大的主权者陷入对抗时,国际社会缺少更高的权威来强制履约。正如霍布斯所说:“在没有共同权力使人畏惧的地方,人们便处于战争状态。” 这场危机的最终解决,或许需要构建超越单一主权的“利维坦”机制,又或者是等待其中一方彻底耗尽力量,就像“利维坦”理论中“主权者必须强大到足以压制一切内部冲突”的告诫那样。 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主权国家的“自我保存”本能与全球化的相互依存相遇时,霍布斯的理论是否依旧具有解释力?也许正如法国哲学家雷蒙·阿隆所说:“国际政治的悲剧性,在于国家理性与人类命运的永恒冲突。”在找到新的“利维坦”之前,俄乌冲突的和平曙光,依旧会被主权博弈的阴影所遮蔽。读书分享??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又琴说世界

又琴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