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岁的女儿突然失踪,父亲一生气就打了他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结果儿子突然从床下拿出了一撮妹妹的头发,父亲顿时急得快哭出来..... 在一个偏远的乡村里,一位年仅7岁的女孩月月在家中消失,而她的14岁哥哥小杰却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那天,母亲谢翠花离家去看病,而父亲宾登义则提前将小杰捆住并锁在家里。 然而,归来时他们却发现小杰已被放出,而月月却不见了踪影。 邻居们回忆道,他们曾看到小杰追打月月,两人跑得越来越远。 谢翠花和宾登义焦虑万分。 夫妻俩立刻报警,但经过两天的努力,月月的下落依然没有任何线索。 早在小杰年幼时,就曾表现出过度的暴力倾向。 从四岁半开始,他便有了攻击他人的行为。 幼儿园里,小杰常常突然对其他孩子发火,有时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抠他们的脸。 不仅如此,小杰在家中有一次用力扇母亲的脸,将指甲深深嵌入母亲的皮肤,撕扯母亲的头发。 村里人纷纷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可能成为社会的隐患。 然而,在他病情不发作时,他也会帮助父母做些家务。 对他而言,暴力行为通常是在病发时才会发生,而且在清醒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记忆。 月月的失踪让他们开始怀疑小杰,毕竟小杰早已有过伤害妹妹的行为。 有一次,小杰疯狂地用电动车锁砸了妹妹的头,整整五下。 村里人对此也非常不安。 但在情绪恢复平静后,他却又常常表现出极度的依赖和自我保护,他会在病发时表现出自残的倾向。 月月失踪的当晚,邻居们看到小杰追着妹妹跑。 小杰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 谢翠花夫妻俩再次审问小杰,然而,小杰始终保持沉默,直到父亲发现了一个发箍,发箍上缠着月月的头发。 这个发箍正是月月当天佩戴的。 随着父亲愤怒的指责,小杰再次发病,他试图自伤。 父亲已失去理智,将小杰带到村外的一个偏僻地方,并扬言要将他埋掉。 然而,在看到儿子惊恐的表情后,父亲最终没有执行。 此时,夫妻俩内心充满愧疚,他们对小杰的病情感到无能为力。 就在这个时候,失踪的月月突然回到了家。 月月告诉大家,哥哥病发后追着她打,她只得逃跑,直到被一位好心的陌生阿姨收留。 在陌生阿姨家里,她被照顾得很好。 最终,她凭着记忆独自回到了家。 月月的归来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小杰的病情在媒体报道后,许多好心人纷纷为这家人捐款。 谢翠花夫妻终于能够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并希望小杰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在陕西洛川,一名精神病患者在街头对一名仅有2岁的幼童实施暴打,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这名2岁的男童事发时正在街道上玩耍,附近的装饰店是他的母亲工作地点。 很多人认为,父母在这种公共场所应该对孩子进行全程监护。 然而,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父母的工作往往需要平衡家庭生活的多重压力,这种疏忽并非出于故意。 此外,在视频中,男子的暴力行为持续了一分钟左右,尽管最终被人群制止,但早期没有人帮忙。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们面对突发的暴力事件时,往往会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其次是思考是否自己应该介入,接着是衡量介入的风险与成本。 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暴力者时。 这位精神病患者的监护问题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重点。 在中国,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责任大多由家庭承担。 数据显示,约16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具有暴力倾向,而这些患者常常难以得到妥善管理。 精神疾病治疗不仅需要长期的疗程,而且见效慢,复发率高。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精神病患者甚至对家庭成员也构成威胁。 2013年在上海,重性精神病患者臧华在家中残忍杀害亲属后,还带着刀具进入学校伤害无辜。 法律方面,虽然《精神卫生法》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但精神病人的暴力倾向无法预见,且很多家庭因经济和社会原因无法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照顾。 现有的法律规定也多偏重事后补救。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因暴力行为引发的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特别是杀人和伤害案件。 根据统计,每年精神病患者涉及的刑事犯罪案件超过1万起,其中30%是涉及暴力的严重案件。 根据2015年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报告,虽然法律规定对于精神病人实施暴力的犯罪行为进行强制医疗处理,但现实中许多暴力犯罪的精神病患者并未得到及时治疗。 特别是许多患者的治疗费用无法及时支付,强制治疗和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参考文献:[1]王兵,朱歌,王晓浩.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在预防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25,33(2):174-177
2009年,7岁的女儿突然失踪,父亲一生气就打了他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结果儿子突然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27 16:40:4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