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发了《论语·里仁》中一个争议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主要争议在“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里“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很难翻译,各名家都是按上下文直接过去,钱穆是用另一种断句,把“得之”放后面。大意都没错,就是看着会别扭。 基本上翻译都是: 孔子说:“富贵,这是人所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 贫贱,这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好名声呢?君子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违背仁德,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整段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说的是“仁”这个君子之道,跟你是贫富无关。你是君子,那么不论贫富都要不离“仁”,不能因为想要富,不想要贫,就违背仁。 所以这句争议的话,翻译过来就是: 若是有违仁,才能实现“想要富的这个欲望”,那这个富,不能处。若是有违仁,才能实现“摆脱这个厌恶贫穷的欲望”,那就不摆脱,就安于贫困。 不以其道得之:就是不能违背仁,去实现你“想要得到富”或“想要摆脱穷”这个欲望。 个人意见:这样翻译就很顺畅了。 我的宝藏兴趣 道解论语 儒释道 PS:图片来自条友“仰望诗词子史文”。
看到有人发了《论语·里仁》中一个争议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傲蕾看文
2025-03-27 20:00: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