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志愿军先遣队在秘密潜入韩军内部一村庄时,被韩军的哨兵迎面撞上。就在哨兵要端起枪的瞬间,先遣队大喊了2个字,哨兵一听,立马点头哈腰地主动为先遣队带路。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爆发之际,38军军长梁兴初心中积压了许多不满与压力。第一次战役中的失误让他深感自责,并因此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评。这次,他下定决心要挽回军队的尊严,也为自己重塑威信。因此,在第二次战役中,梁兴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单独歼灭德川之敌,而关键的战略步骤,就是要切断敌人的退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梁兴初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大同江上的武陵桥,这座桥不仅是德川军队通往南川的必经之地,也是敌军的生命线。 武陵桥横跨大同江,地处后仙游里西侧的谷底,桥长10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堪称敌军的咽喉要道。如果这座桥被摧毁,德川之敌的退路将被彻底切断,敌军无法撤退,也无法得到增援。梁兴初意识到,这一关键节点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负。 在这个万籁俱寂的时刻,一支神秘的部队正在悄然行动。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先遣队,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潜入韩军防线,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进攻扫清障碍。 先遣队由几十名身经百战的战士组成,他们都是从志愿军各部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队长张魁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曾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在这次任务中,他们需要在26日凌晨前秘密潜入韩军防线,炸毁位于武陵里的一座大桥,切断敌军的撤退路线。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先遣队终于来到了目标村庄附近。突然,一个韩军哨兵出现在眼前,先遣队瞬间屏住呼吸,紧握手中的武器。 千钧一发之际,张魁印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国军!"哨兵愣了一下,警惕地打量着这群突然出现的人。张魁印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国军增援部队,需要见你们的长官,快带路!" 哨兵听到"国军"二字,神情立刻变得恭敬起来。他毕恭毕敬地把先遣队带到了村子的办公室。而就在哨兵叫醒屋内的韩军士兵时,先遣队迅速包围了他们,韩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控制住了。 与此同时,38军在各自的战线上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随后该团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军事实力。平江起义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也为第三十八集团军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7月22日被定为该集团军的纪念日。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推进,该部队不断壮大,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三十八集团军曾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的名称参加战斗。1948年11月,该纵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并继续在解放战争的多个关键战役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三十八军的表现堪称英勇,尤其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其卓越的作战表现赢得了彭德怀的高度赞扬,甚至被誉为“万岁军”。 其中,松骨峰阻击战成为该军历史上的一个亮点,这场激烈的战斗不仅显示了第三十八军士兵们无畏的战斗精神,还成为作家魏巍的著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要题材。这本书通过描写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事迹,突出了第三十八军在战斗中的英勇与坚韧。113师的战士们来到了大同江边,遇到了正在原地烤火取暖的敌军。志愿军战士们怒吼一声,顿时像饿虎扑食一般冲了上去,瞬间就把敌军击溃。 敌军显然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一群腿上挂满冰棱、光着膀子的志愿军,手里拿着步枪和菜刀向他们发起了冲锋。敌军仓皇逃窜,140多人被活捉。113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目标,切断了敌军联络。 先遣队早已埋伏在大桥另一端,张魁印一声令下,战士们顿时开始了猛烈射击。敌军猝不及防,5辆弹药车和10辆汽车被击毁,30多人被击毙。激战持续了一个小时,敌军这才发现,他们唯一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 至此,38军、113师、114师的协同作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敌军7师的主力被彻底围歼于德川河谷地带,再无翻身之力。第二天,美军的广播沮丧地承认,韩军第二军团在不到24小时内已经完全覆灭。
1950年11月,志愿军先遣队在秘密潜入韩军内部一村庄时,被韩军的哨兵迎面撞上。
丁香花草湖
2025-03-27 20:33:13
1
阅读: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