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河南农村有“早清明”的说法。那么这个“早”有啥讲究呢?】又是一年清明节即将来临。在河南农村有这样的说法:“早清明,晚十来一。”这是针对一年中有两个这两个时间段去祖坟祭拜来说的。那么“早清明”的早,标准是什么?时间多早算早呢? 按照老家的风俗,每年清明节祭拜仪式分为2个部分。一、添坟、有的地方叫圆坟。特指清明节来临之前,由这个家庭里的男人(儿子或者孙子),选择某一天的上午,拎着自家铁锹去祖坟地,先把要祭拜的坟冢上的杂草清除掉,然后用铁锹在坟地周围挖几铁锹土均匀的添上去。只有添完坟后,才能进坟地烧纸祭拜。 二、听老家上岁数的人说,清明时节,在农村进坟地烧纸祭拜,一般都是在清明前,很少有清明当天去烧纸祭拜的。这一点和城里的公墓或者烈士陵园有所区别。在清明节前的一天,去坟地祭拜,需要带一些烧纸、纸做元宝、一些水果蛋糕等祭品。 儿子孙子给逝去的老一辈烧纸前,先要确定位置,也就是故去亲人的面前为坟前,用手指在坟前的空地上画一个圈。儿子带领在前烧纸,女儿在后面跪拜磕头。然后是孙子辈。烧纸的时候,作为主祭拜人的儿子还要说一些话,大多是告诉过世的亲人,清明了子孙后代都来祭拜你了。然后再说一些保佑后代子孙健康成长、学业有成、事业发达生意兴隆等话语。 当烧纸然后完毕,灰烬飞走,作为儿子的主祭拜人,还要用铁锹把一个圆形的土堆,放到坟头上,再压上一张黄纸,这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盖帽”。这些都进行完毕,清明祭拜就算结束了。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要有盖帽?据村里的老人说,坟冢上的“盖帽”其实是给别人看的。因为清明,虽然添过坟,也在坟前烧纸祭拜过了。经风吹散,痕迹难觅。别人也不会去你家坟地看。坟头上的盖帽,就是让外人远远就能看到,证明这座坟冢里过世的人,后继有人。清明节,后人不忘给过世的老辈人添坟祭拜。这也是中国自古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习俗,后辈人,不忘先辈。也让后人懂得,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从哪里来。不忘本,不忘根。也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的缅怀之情。 可能有人会说,清明,城里人就不没有这么繁琐。其实清明祭祖,城乡之间也是大同小异。城里人去公墓祭祖,用掸尘、擦拭墓碑上的尘土替代添坟、用金色、白色的菊花替代农村的烧纸钱。清明祭祖,缅怀逝去的亲人之情都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清明祭祖:河南农村有“早清明”的说法。那么这个“早”有啥讲究呢?】又是一年清明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2025-03-27 21:25:3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