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村民在打扫寺庙的时候,靠着一个佛像睡着了,当他醒来以后发现佛像被他蹭掉一层皮,当他看清里面的时候,顿时吓的他跑回了家。 (信息来源:2017年06月23日 凤凰佛教综合——全球罕见!山西一寺庙发现15尊肉身佛 脚骨清晰可见) 1996年夏天,山西绵山上的正果寺格外安静,只有鸟叫和风声在山林间回荡,村民李金锁每天都来寺庙做清洁,他十分虔诚,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尊佛像,就像对待真神一样,唯恐冒犯。 一天,他在拂去一尊佛像上的灰尘时,手指碰到的地方,外面的泥塑突然掉落,露出了里面的白骨,李金锁顿时愣住了,难道他触碰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 李金锁被这突如其来的发现吓得心头一紧,连忙向领导作了紧急汇报,紧接着,专家们匆匆赶来,他们对寺庙内的其他佛像展开了详尽的检查。 随着检查的深入,一个震撼人心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这远非一次简单的意外,而是揭开了绵山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面纱,原来,这些佛像非同小可,它们竟是传说中的“包骨真身像”,这一发现让人惊叹不已。 “包骨真身像”,也叫“全身舍利”或“肉身菩萨”,指的是高僧去世后,身体没有腐烂,后人把他们的遗体用泥塑等材料包裹起来,做成塑像,用来供奉和敬拜。 在佛教文化里,这种现象非常特别,象征着修行者达到的最高成就,虽然在中国杭州和泰国等地也零星发现过包骨真身像,但是像绵山这样数量庞大的真身像群,非常少见,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最多的。 绵山上这十五尊包骨真身像,并非同时期制作,而是从唐代到明代,经过几百年慢慢形成的,这些塑像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长相也都不一样,好像在讲述着不同时代的故事。 一些塑像外面的泥土已经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骨头、血管,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手指骨、脚趾骨和头盖骨,让人忍不住赞叹生命的神奇和历史的悠久,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外形的真身像,诉说着绵山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体现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生命的敬畏。 它们保留了古代高僧的真身,也成为了研究古代塑像艺术和人体结构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昙鸾祖师的完整肉身塑像,它极为难得,昙鸾祖师的身份和生平,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关于绵山佛教的起源,当地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其核心人物是空王佛,据说,在唐朝初期,一位名叫田志超的得道高僧云游至绵山,他在此地弘扬佛法,却意外地与当地的五龙母及其五子产生了冲突。 然而,田志超凭借着他深厚的佛法修为,最终成功地感化了这五位龙子,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皈依了佛门,这一传奇佳话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颂。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钦佩田志超的德行,赐予他“空王佛”的称号,这个传说,给绵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寓意着绵山佛教从此开始蓬勃发展,逐渐兴盛起来。 绵山的包骨真身像,其实也经历过坎坷,抗战期间,日本军队曾两次焚烧绵山的许多寺庙,连正果寺也未能幸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绵山区域的文物保护事宜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珍贵的包骨真身像,更是被列为了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这一非凡的文化现象,不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与展示。 李金锁的无意中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和深入调查,还促使国家加强了对绵山包骨真身像的保护工作,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历史的珍视和对文化的传承。 绵山发现的包骨真身像意义非凡,不只是宗教上的重要发现,还蕴含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中国佛教的历史、古代的丧葬风俗,以及绵山地区文化演变的过程,是极其珍贵的实物依据。
1996年,山西一村民在打扫寺庙的时候,靠着一个佛像睡着了,当他醒来以后发现佛像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3-28 00:26:05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