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由美国著名战地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拍摄于长津湖战役

蜀山史道 2025-03-28 09:23:41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由美国著名战地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拍摄于长津湖战役期间,这张照片的名字叫《撤退》。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发起的东线战事之一,也是该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根据中方视角,朝鲜战争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其中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6月结束。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战事趋于停滞,作战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尽管双方在这期间没有大规模的交火,但局势依然紧张,双方都不愿主动发起攻击,却也不愿轻易投降或认输。

在一次战役和二次战役中,由于美军高层对中国参战意图的战略误判,志愿军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略伏击,成功地打乱了联合国军的计划。麦克阿瑟等美军指挥官始终认为中国不会参战,尽管联合国军在战斗中遭遇了严重的阻击,越来越多的志愿军身影出现在战场上,麦克阿瑟依然轻视中国参战的可能性,错误地判断中国不会大规模参战。

长津湖战役的场面极为惨烈,志愿军战士们在严寒的条件下奋勇作战。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展现了这一情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仿佛冰雕一般。这不仅仅是电影中的虚构,而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真实发生的事情。1950年,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他们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真实的战场情况极其惨酷,战士们必须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下作战,许多人甚至因严寒而冻死。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承担了重要的阻击任务。面对美军的猛烈进攻,志愿军战士们毫不退缩,坚守阵地。在某些战斗中,整个连队的战士们几乎全员牺牲,他们坚决站在阵地上,手握武器,怒目注视前方,不顾个人生死,始终没有后退。由于极端的低温和严酷的战斗环境,许多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冻死,他们的身体在严寒中凝固,最终形成了悲壮的“冰雕连”这一传奇故事。

在新闻摄影的历史长廊中,有一些照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张力,在时光的流逝中愈发显得珍贵。《撤退》就是这样一张照片,它不仅记录了1950年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重要时刻,更成为了战争残酷性的有力见证。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茫茫雪原上,他疲惫的身影与苍凉的战场环境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照片中的战士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迷茫。他的军装上结着薄霜,背着沉重的装备,整个画面仿佛都被那种刺骨的寒意所笼罩。这个瞬间,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用他手中的相机,定格了一个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最真实的状态。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是美国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他的镜头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长津湖战役期间,邓肯始终跟随着美军部队,用相机记录着这场发生在极寒天气下的战役。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师,他不仅要面对战场上的危险,还要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确保相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拍摄这张照片时,邓肯本人也经历着与照片中士兵同样的艰苦环境。

《撤退》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真实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让远在美国本土的民众直观地感受到前线将士所经受的苦难。这张照片后来被评选为26张最负盛名的新闻照片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其新闻性,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人文关怀。

1950年12月24日,在亚洲的平安夜,美第10军开始从兴南港撤离,次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了兴南,标志着长达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以及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结束。这场战役是志愿军抵抗美军的重要一役,尽管志愿军阻止了联合国军的攻势,但并未完全实现全歼美陆战一师的战役目标。美陆战一师在这场战斗中几乎全身而退,且成功撤走了近10万难民。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惨重。

1952年9月,第9兵团在完成战斗任务后回到祖国,途中经过鸭绿江,司令员宋时轮要求停车,并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随后,他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看到他已泪流满面,难以自持。这一幕成为了这场极其惨烈的战役的象征,显示了那段历史的痛苦与无奈。

根据《开国第一战》一书的记载,长津湖战役中,第九兵团的战斗伤亡达到19202人,冻伤人数达到28954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冻死超过1000人。总计的减员人数达到48156人,减员幅度过半。与美军的装备差距明显,美军的士兵穿着羊毛衣裤、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且配有多层毛毡垫的靴子以及鸭绒睡袋。而志愿军在初期极度缺乏防寒衣物,士兵们每个班只有一两床棉被,晚上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取暖,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800人。

在饮食方面,差距更为显著。美军携带的野餐可以不经加热直接食用,还有巧克力、口香糖、香烟等附加物,而志愿军的食物则是炒面和土豆。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中,士兵们不得不用腋窝将土豆加热后啃食,那些冻过的土豆既苦又硬,吃不下去。

即使如此,许多人也只能吃到炒面,但必须配水,否则就会噎住,难以下咽。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志愿军战士们仍然坚守阵地,宁愿冻死也绝不暴露目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不仅仅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出于信仰的驱动。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