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衔,中央两次召开会议,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

趣叭叭呀 2025-03-28 11:31:37

1955年全军授衔,中央两次召开会议,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封信。   众所周知,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刘少奇同志会反对给陈毅授元帅衔呢?难道是两人之间有什么间隙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刘少奇同志反对陈毅授衔也是有理有据的。在一开始授衔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本打算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授予刘少奇同志、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元帅衔,毕竟这四位是我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授衔也是民心所向。   但是毛主席却再三拒绝了这一提议,他坚决不肯当大元帅,在毛主席的表率下,刘少奇同志三人也表示自己不当元帅,因为他们已经离开了军队,目前主要负责国家的党政事务。   于是,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党中央拟定了一条授衔时的规定,那就是已经脱离部队在地方工作的干部原则上不授予军衔。根据这一规定,像李先念、邓子恢等一大批我军之前的高级将领都主动放弃了授衔。   当时,陈毅元帅虽然仍在军队有职位,但是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国务院,担任副总理一职,因此也可以说是脱离部队,所以处于这方面的考虑,刘少奇同志才会在会议上反对授予陈毅元帅衔。   但是,当时的元帅授衔都是有讲究的,基本上我军每个“山头”都有代表人,比如说聂荣臻元帅代表八路军115师、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刘伯承元帅代表八路军129师、中原野战军。而当时陈毅代表的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   如果说陈毅不授衔,自然要从其中在挑选一名代表。那么,粟裕将军自然是当然人选。粟裕将军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神”,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毛主席都夸赞他是最会打仗的人。   刘少奇同志可以说是粟裕的伯乐,在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前往新四军进行重组,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是他敏锐的发现了粟裕的军事才能,并公开称赞粟裕的部队最能打仗,功劳最多,还让粟裕以一师师长的身份领导两个师。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同志力排众议,坚持提拔当时资历还比较浅的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还任命他为华中野战军司令,负责前方打仗。   粟裕不负众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打出了解放军的威名,粟裕的指挥才能也开始崭露头角。在淮海战役中更是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可以说是我军最会打大军团作战的人。   处于这方面的考虑,刘少奇同志其实更希望粟裕能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周恩来总理认为,粟裕的资历和其他元帅比还是太浅,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南方红军游击队和新四军。   目前来看,比较合适的人选只有陈毅。虽然陈毅是国务院副总理,但并不代表不能给他授衔,苏联的一位元帅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他担任部长会议主席,但依旧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粟裕也多次上书中央,表示自己资历尚浅,无法担任元帅。最终经过综合考量,中央决定授予陈毅元帅衔,粟裕授予大将军衔。   其实,军衔的高低大小,二人其实都并不在意,他们所想的都是如何为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把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如何,他们都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无数功劳,都值得我们给予深深的敬意,毕竟他们的功劳远远不是用军衔可以衡量的。

0 阅读:168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