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鱼趣之十二——打棍网 如果要问玩鱼网哪种最累,打旋网都比不过打棍网。 打旋网,连网带铅胶子带水的二三十斤,甩出去很沉,但总有拎着网找地方的时候。 打棍网,从头到尾必须使出吃奶的劲儿,手一松就前功尽弃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辽河口东岸的滩涂上,有不少玩网打鱼的,但打棍网的非常少,因为一个潮下来,能累出屁来。 所谓棍网,就是一网十把一尺高的棍支撑着网,平时捆在一起,用时两个人一把一把倒开拉直,等待涨潮时“蹚”到河滩上,迎着潮水逆流而上。 为什么要“蹚”?因为从西炮台到四道沟这片滩涂看似平缓,实则全是泥沼,从头到尾都是没膝盖的烂泥。在这里面不能走,只能“蹚”着向前,类似于八卦掌中基本功的“蹚泥步”。 在这片泥沼中前行,类似于爬上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区别是没有胸闷,只有腿沉。 一次我在这里打棍网,当时正值南风天,潮借风势汹涌而来。我把棍网的角度前倾,吃力的一步步向前走。人的力量在大辽河的潮水中根本如一颗砂粒,走了不到一百米,网就成了一个弧形的兜子。好在棍网的网眼比较大,否则这几十米长的一个大兜子,在迎头潮里根本就挺不住。 还有一次下午顶潮打网,走到河滩中间齐胸深的地方时,一艘日本货轮“第十三横滨丸”张着金属风帆顺风顺水过来了,特么的也不看看老子在河里,船尾推进器带起的波浪雁阵般发散开来,劈头盖脸拍了我们一身。 棍网主要拦截走水皮的鱼类,主要是梭鱼、鳞鲫鱼、河刀鱼(现已绝迹),偶尔也会挂上点大头宝和小海蜇。针条鱼也走水皮,但因身体细长,早从网眼里钻走了。有的小鱼如果不及时收网摘下来,会被潮水顶着网丝勒碎。 动物界有不少聪明的品种,我们打棍网停下来摘鱼时,一群群海鸥就围了上来,无论你摘下的碎鱼扔进水里还是抛到天上,它们都能一个俯冲迅速抢走,但有一种螃蟹除外,它就是鬼头蟹。 打棍网,最讨厌的就是打到鬼头蟹,它不同于螃蟹、梭子蟹、扣蟹和骚夹子,身体如鸡蛋黄大小,青灰色外壳,相貌丑陋,属于甲克类最硬的。这小东西只要挂在网上,就会用双钳死死夹住网丝,哪怕掰得只剩下两个钳子,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因为壳硬,鬼头蟹水陆两栖没有天敌,就连喜欢吃甲壳类的八爪鱼和海鸥都懒得理它。我曾经在下滩时将一个鬼头蟹用脚后跟跺进泥里,等打网回来只看见一个小坑,早已逃之夭夭,可见生命力之顽强。当时市里有一个社会地赖外号就叫“鬼蟹子”,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什么好鸟。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河滩上玩网的还有一些人,但棍网和袖子网已经不见踪迹。究其原因,是这两种网以打梭鱼为主,由于辽河上游流经的抚顺、本溪、沈阳、辽阳和鞍山都是以重化工业为主,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梭鱼的柴油味也越来越大,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吃了。 去年秋天开车往四道沟转了转,发现一些滩涂岸上已经有了窝棚,有的地方还起了围堰,看来这里也被人承包了,河滩打网,已经成为一段遥远的回忆。
辽河鱼趣之十二——打棍网 如果要问玩鱼网哪种最累,打旋网都比不过打棍网。 打
沈阳烟枪历史
2025-03-28 16:29: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