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合肥,一名985女研究生凌晨帮父亲摆摊卖菜,摊位被掀翻,可她一没哭二没闹,而是淡定的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正事正办,坚决不接受调解!”网友:这才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孩子,难怪人家读985啊! (信息来源:广东台触电新闻——2023年4月16日安徽合肥,女大学生替父亲卖莴笋遭同行驱赶辱骂,机智报警维权,“保证商户摆摊不被菜霸霸凌”) 凌晨四点,多数城市还在安静休息,安徽合肥的一处菜市场却热闹非凡。在这里,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孩,正和一位在市场里很有势力的“老油条”暗暗较劲,矛盾的源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摊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平常的摊位之争,最终会变成一场引人注目的网络舆论事件,引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深入思考。 城市另一边,23岁的嘉欣正沉浸在梦乡里,梦里浮现的是父亲老杨的身影。老杨总是弯着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忙碌,饱经风霜的双手上布满了冻疮,却不停地整理着新鲜的蔬菜。 为了让嘉欣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父亲坚持卖菜二十年,日复一日,最终积攒了28万元。这笔钱足够支付嘉欣的学费和日常开销,她心里充满对父亲的感激,也默默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他,报答他的恩情。 梦醒时分,她想清楚了一件事——今天,她准备去菜市场帮父亲一起卖菜。 凌晨四点半,嘉欣骑着爸爸的三轮车,赶到热闹的菜市场。天还没亮,摊贩们已经开始行动,争着抢占好位置,你来我往的议价声,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嘉欣记得爸爸说过的话,在靠近市场入口的地方,找到一块空地,把车上的莴笋、黄瓜之类的蔬菜,仔细地摆放在摊位上。 她没意识到,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旁边摊主的生意,也让之后可能发生的争执,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傍晚六点,菜市场里人声鼎沸,买菜的人挤来挤去,嘉欣模仿父亲平日的叫卖声,努力招揽顾客。 突然,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妈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什么也没说,直接动手把嘉欣的菜摊给掀翻了,“哗啦”一声,绿色的莴笋滚得到处都是。大妈用手指着嘉欣,态度十分强硬地说:“这片地是我的!”,接着又强调说自己已经交了管理费。 嘉欣想用一下电子秤,结果旁边的丈夫也跟着起哄,把自己的秤往嘉欣那边推了推,好像在强调这是他的东西。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嘉欣有点意外,但她很冷静,直接选择了报警处理。 民警赶到现场试图从中协调,但嘉欣坚持要看大妈的摊位租赁合同。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所谓的“管理费”仅仅是市场管理人员口头上的说法,这片区域实际上没有固定的摊位,大家都是按照先到先得的规矩摆摊。 真相弄清楚后,嘉欣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一条一条地说明情况,并拨打了市长热线,请求公开市场摊位管理的详细规定。 整个过程被执法记录仪清晰地拍摄下来,这段视频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民众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和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关话题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 嘉欣卖菜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大家看法分成两派。一部分人觉得,嘉欣学历那么高却去卖菜,太可惜了;另一部分人支持嘉欣维护自己的权益,批评那些“菜霸”太蛮横。 就在这时,市场管理员说了一句话,让舆论又变了风向:“这地方实际上没有固定的摊位,大家都是按先来后到的规矩来的。”这句话等于直接否定了“菜霸”的说法,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在讲法律的社会里,“我占了二十年就是我的”这种想法,能比法律还厉害吗? “菜霸”最终败诉,不仅要赔偿嘉欣的损失,还得公开道歉。嘉欣赢了这场官司,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菜市场表面上的吵闹,其实反映出985高校毕业生和“菜霸”之间的矛盾,更深层的是法治精神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知识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力量,能不能让城市化进程中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地方也受到关注?一直以来大家默认的“先来后到”规矩,碰上了法律的严格评判,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秩序的社会环境?
2023年,安徽合肥,一名985女研究生凌晨帮父亲摆摊卖菜,摊位被掀翻,可她一没
笔杆子说
2025-03-28 19:13:36
0
阅读: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