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5岁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站在楼顶上,对着楼下一名20岁的少女哭喊:“不和我订婚,我就跳下去!”少女吓得面色发白,连声道:“我答应你!”谁知,几年后,戴望舒却当着众人的面甩了少女一耳光。 少女名叫施绛年,是戴望舒好友的妹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戴望舒到好友施蛰存家避难,结识了他的妹妹施绛年。当时戴望舒22岁,施绛年17岁。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戴就怦然心动,发誓非她不娶。 戴喤舒的创作灵感也是在那一段大爆发,他写下很多情诗,包括那首著名的《雨巷》,被人们称为“雨巷诗人”。 1929年,戴望舒第一次向施绛年求婚,可对方没有给他任何回应。戴认为这是施对自己感情的践踏。偏激的诗人,决定用行动来为这场暗恋画上句号。 1931年年底,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逼迫施绛年答应与他订婚。作为大家闺秀的施绛年,还是心软了,咬牙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订婚时,她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戴望舒赴法留学,取得学位后再回来结婚。 戴望舒答应了他她的要求,即刻张罗出国一事。不料想,就在他留学期间,施绛年却移情别恋了。最终,他回国后得知真相,愤怒之下,他当众狠狠扇了施绛年一耳光。第二天,他登报解除了和她的婚约,8年恋爱化为泡影。 之后,戴望舒搬出施家,与好友穆时英,一同租住在公寓里。穆时英为了帮他走出情殇 的阴霾,有意撮合他和自己的亲妹妹穆丽娟恋爱。他对戴望舒说:“施绛年哪有我妹妹漂亮?” 穆丽娟正值青春年华,年方二九,秀气端庄、气质出众。她对文学怀有炽热的喜爱,对这个比她大12岁的著名诗人十分仰慕。她经常帮戴抄写稿件,陪他打牌、跳舞。 戴望舒情不自禁,心中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向往。两人的感情在频繁的互动中迅速升温。1936年,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初期,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温馨、和谐且浪漫。1937年,为了躲避战乱,戴望舒举家搬到香港定居。随着小女儿的诞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不长。戴望舒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他的控制欲很强,总觉得妻子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不会持家。因此,各方面都以自己为中心,尤其在经济方面对妻子很苛刻。 平时,穆丽娟总是囊中羞涩,就连陪朋友去看一场电影都羞于启齿,更别说与姐妹们外出逛街购物了。她平时经常唠叨,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一点尊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穆丽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直接将婚姻推向了破裂的边缘。 1940年,穆时英在上海被军统特务误杀身亡。噩耗传来,穆丽娟痛不欲生。她想回上海奔丧,丈夫却不同意。当时穆时英为日伪办事,戴望舒很看不惯他。他斥责妻子说:“你是汉奸妹妹,哭什么哭!” 丈夫的反应,让穆丽娟觉得冷血的可怕,而更过分的事还在后面。因儿子去世,穆丽娟的母亲受不了打击,几个月后也撒手人寰。 上海的亲人发来电报,让穆丽娟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谁知,戴望舒却把电报扣下了,一点消息都没透露给妻子。 那天,不明真相的穆丽娟穿着大红旗袍去搓麻将,有人向她暗示不合时宜。她冲回家逼问戴望舒,才得知噩耗。她怒火冲天,立即准备赶回娘家。 谁知直到此时,丈夫还在阻止她回家奔丧,不给他车费钱。理由是担心她容貌出众,万一被其他男人哄骗,不回来了! 这件事让穆丽娟彻底意识到戴望舒的专横、独断、粗暴!悲愤交加的穆丽娟,当掉母亲送她的翡翠胸针,匆匆买了船票,带着女儿火速回了上海,却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这下,穆丽娟彻底寒了心。哀莫大于心死,素来温柔体贴的妻子,毅然提出离婚。此时的戴望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哀求穆丽娟回到他的身边,再续前缘,但无论他怎么努力,妻子都无动于衷。戴望舒绝望了,再次走极端,服毒自杀。幸好被朋友发现。自杀未遂后,眼见婚姻已无法挽回,最终两人于1941年正式离婚。 惨遭两次抛弃后的戴望舒,觉得人生跌到了谷底,绝望至极。没想到,后来又遇见了小他21岁的抄写员杨静。 两人很快进入热恋。 杨静是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戴望舒结了婚。戴还把结婚照寄给穆丽娟炫耀。 可是,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龄的差异,戴、杨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 1948年,杨静爱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丈夫提出分手,戴望舒做出了种种努希望挽回,然而杨静心意已决。他的第三段爱情仅仅维持了6年,就这样草草收场。 由于一次次感情受挫,加上长期的漂泊辗转,致使戴望舒多病缠身。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英年早逝,终年45岁。 结语: 正所谓相爱容易相守难,爱情需要浪漫,婚姻却需要经营。 戴望舒非常善于在诗文中表达爱情,但在具体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人。要知道,婚姻不是一个人创造一片天,而是两个人维护好一块田。
1930年,25岁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站在楼顶上,对着楼下一名20岁的少女哭喊
不负此生哇
2025-03-29 10:31: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