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深夜回家,看到妻子陆小曼罗衫半掩,和翁瑞午同睡一张床!他轻轻叹了口气,蹑手蹑脚爬上床,挨着陆小曼另一侧睡下。床已被他俩占去大半,徐志摩只能贴着床沿,勉强熬过一夜。
徐志摩,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璀璨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成为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美的追求,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不懈追求理想的教育家。 1915年,徐志摩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先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深造。他在这些学府中,汲取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1918年,徐志摩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短短十个月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荣获一等荣誉奖。这段时间的留学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同年,徐志摩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多元文化环境,使他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然而,学业并未让他停下脚步,1921年,他继续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作为特别生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的两年里,徐志摩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日后浪漫主义诗风的基础。这段留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学术知识,也激发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1923年,徐志摩回国后,成立了新月社,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月社不仅是一个文学交流的平台,更是新月派诗人们展示才华、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在新月社的影响下,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自由与美的追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1924年,徐志摩受邀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开启了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篇章。作为教授,他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经济学,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学术活动,推动文学与学术的结合。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深受学生们的敬爱。1926年,徐志摩进一步扩展了他的教育事业,分别在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担任教授,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1930年,徐志摩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教职,响应胡适之的邀请,重新担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也显示出他在动荡的时代中,依然坚持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信念。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徐志摩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成为当时文学界和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常常表达对自然、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他的诗作如《再别康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这些作品,徐志摩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徐志摩积极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诗歌的自由与美感。他的文学理念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形式的创新。这些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 然而,徐志摩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挑战和困境。经济上的压力、家庭的责任,以及时代的动荡,都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徐志摩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教育的热爱,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徐志摩的一生,是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美的执着。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创作和教育事业,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学和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学史上,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成为新月派的核心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徐志摩的诗歌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但在婚姻上,他却不是那么成功。一天,徐志摩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出乎意料的画面。他的妻子陆小曼衣衫不整,与一个男人同睡在床上。徐志摩认出那个男人是翁瑞午。心里虽然苦涩,但他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蹑手蹑脚地挤到床边,躺在妻子身旁,勉强度过了一夜。 这样的情形,对于徐志摩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自打翁瑞午常来家中做客,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只因当初他总是放任妻子外出寻欢,才让她在戏院里邂逅了这位不速之客。
徐志摩对此虽有些不满,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是他本就认同西方的新思想,觉得妻子交几个男性密友无可厚非;二来陆小曼身子骨儿差,常受病痛折磨,他也不忍心扫了她的兴。 更何况,翁瑞午有一手独门的按摩绝技。陆小曼自打身子垮了,稍有个头疼脑热便要翁瑞午来家里为她按摩。那手法果真奇妙,每每按过,陆小曼的不适都能马上减轻大半。久而久之,翁瑞午就愈发频繁地出入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