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张闻天想回北京但被毛主席拒绝,无奈之下,张闻天夫妇只好定居无锡 张闻天故居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2025-03-29 16:22:12

74年张闻天想回北京但被毛主席拒绝,无奈之下,张闻天夫妇只好定居无锡 张闻天故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邓三村。 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赴苏联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教育。 1931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重要职务。 在长征期间,张闻天坚决支持党的军事路线,尤其在遵义会议上,他为改变“左”倾错误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闻天深入东北,在《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提出了许多关键观点。 1950年代,他转向外交领域,担任驻苏大使及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他意识到自己曾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并向毛泽东表达了悔过之情。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得到宽恕。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遭遇了来自外事部门的强烈批判,甚至被诬陷为“里通外国”。 在长时间的批斗中,张闻天的健康急剧恶化,1960年因病住院。 1962年,张闻天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期间,深入各地调研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方面的建议。 然而,他的报告成为他再次遭受政治打击的原因。 1966年动荡时期,张闻天被强行隔离并接受了长时间的审讯。 张闻天在极端压力下依然坚持讲实话,保护了许多同志不受冤屈。 即便如此,张闻天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却急剧恶化。 最终,他被迫在肇庆度过了残酷的岁月。 1975年,张闻天接到调往无锡的通知。 张闻天和家人从肇庆搬迁至无锡。 无锡,地处沪宁线中段,是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中等城市。 尽管张闻天对这座城市并不陌生。 年轻时他曾多次到过这座城市。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他抵达无锡时,已是身心俱疲。 张闻天一家安顿在市区的汤巷。 他能够继续埋头进行理论研究。 到达无锡后,张闻天便着手继续修改自己的理论著作,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 张闻天在无锡期间,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订,补充了大量的新内容。 虽然他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人,但在无锡,他常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穿着朴素,饮食简单。 张闻天从不要求特别待遇,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时,他也总是强调不要给自己提供特殊照顾。 几乎所有的小事都需要他自己亲自安排。 即使有时需要使用贵重药品,他也总是关心药物的价格。 尽管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但他依然保持着与家人、亲属的书信往来。 对子女,他希望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这段时间,多种疾病困扰着他,包括高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先后七次发病。 尽管如此,张闻天到无锡后,依然关心周围同志的工作和生活。 他常鼓励医务人员专心工作,并时常为护士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 他也注重外语学习,曾建议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外语。 无锡虽然风景如画,温暖宜人,但并不能消解病痛带来的折磨。 张闻天身体一度有所恢复,他开始外出活动,参观商店、书店等地,尽管此时已难以独立行走。 他还关注到了一种香港产的多功能折叠轮椅。 张闻天时常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关切。 他对自己未能继续为党工作深感遗憾。 尤其是在生病后,他多次对妻子刘英表示,希望死后能够将补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交给党。 张闻天在临终时与刘英达成了协议,将两人的存款作为党费上交。 他常常邀请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到家中共进晚餐。 如果有工作人员生病,张闻天也会亲自派人送去慰问。 1976年4月,张闻天几度发病。 7月1日,张闻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55周年纪念日,突然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得知噩耗后,无锡的亲属和工作人员都感到无比悲痛。 按照当时的政治氛围,张闻天的丧事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人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 张闻天的名字被隐去,甚至连他的亲属也未能在最后时刻与他见面。 尽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张闻天的贡献未被充分认识,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仍然为后人铭记。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闻天被正式平反,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0 阅读:64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历史要细品,读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