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霭龄的手,悲痛地说:咱们孔家,富可敌国却没有后人,难道真是要绝户了?宋霭龄一听,也落下了眼泪! 民国时期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曾是蒋介石的亲信与得力助手,更因其妻宋蔼龄与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为姐妹,成为两家的紧密联系者。然而随着抗战结束,孔的命运也遭遇重大转折。他的财政职务被撤销,主要由于其在战时的贪腐行为,使得蒋介石对他彻底失望,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力。 解职后的孔祥熙回到南京,昔日繁忙的孔府顿时门庭冷落。尽管宋蔼龄试图通过其妹宋美龄为孔祥熙说情,但蒋介石未再给予任何机会。孔祥熙心灰意冷,最终选择放弃大陆的一切,与宋蔼龄一同移居美国。 孔祥熙曾在国民政府时期通过不正当手段累积起丰厚的家财,这些财富在宋蔼龄的管理下不断增加。 尽管孔祥熙在美国的生活条件优越,但国内的政治变迁使他深感失望。蒋介石的政权逐渐衰落,孔祥熙关注的国内消息不断传来国民党内部权力的更迭和失败。 1947年春,孔祥熙决定返回太谷,这是他和宋蔼龄最后一次在大陆的旅行。他在祖宗的坟前祭拜,表达了对先人的尊敬和对家乡的眷恋。这次回乡之行,对孔祥熙来说是一个情感的释放,他在此之后决定彻底断绝与大陆的一切联系,全心投入在美国的生活。 1960年,庆祝八十岁生日时,他再次深感乡愁。面对生命的晚期,孔祥熙频繁地与宋蔼龄讨论回国的可能性,尽管知道现实的困难,这对夫妇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1962年,孔祥熙夫妇在美国生活已多年,终感异国他乡不再合适,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尽管邻里间有人提醒他们,即使回国,也难以找回昔日的家园感受,因为一切已非昔日模样,他们仍旧执意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他们对于能够归回故土的期待超越了一切疑虑与不安。 飞机降落后,孔祥熙夫妇意外地被蒋经国在机场迎接,孔祥熙原以为自己已是被遗忘的过去。蒋介石为孔祥熙安排了一处别墅。初到台湾的孔祥熙或许还怀揣一丝希望,但很快他发现,这所谓的职位不过是为了安抚自己的晚年,真正的使用价值已然不大。 台湾的快速现代化和与日俱增的西化景象,使得孔祥熙夫妇感到了更深的异乡感。即便是身在祖国土地上,他们也感觉不到归属,东方的传统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商业文化。另外,台北的医疗条件与美国相比有着明显差距,孔祥熙一次急性腹泻的经历使他坚决不愿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这一切经历都加剧了他们的归属危机。 三年后,孔祥熙夫妇决定再次离开台湾,回到美国生活。尽管家人反对,担心86岁高龄的孔祥熙难以承受长途飞行的劳顿,但宋蔼龄坚持认为美国更好的医疗条件能为孔祥熙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最终,他们克服种种障碍,重返美国。 重回美国后,孔祥熙夫妇在长岛菲克斯港口附近购置了新的居所。不久,孔祥熙因健康问题被紧急送入医院,从此,他深知自己可能无法再离开医院。病榻前,他对着多年的伴侣宋蔼龄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忧虑,悲观地认为孔家的后代已无望,他们的族谱可能将因无人继承而断绝。 虽然孔祥熙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这些孩子的生活轨迹与孔祥熙的期望大相径庭,也从未能满足他对家族未来的梦想。 孔祥熙的大女儿,孔令仪,自小生活在奢侈中,她的身份和行为完全符合一个贵族大小姐的典范。尽管她选择了一个违背父母意愿的配偶,但她的婚姻生活并未开花结果,没有孩子。次女孔二小姐则是家中的叛逆者,性格霸道且常装扮成男性,她的个性和选择导致她未婚且无子女。 对于孔祥熙而言,女儿们的未婚和无子女的状态尚可接受,他的真正忧虑来自于他的两个儿子。孔家本是家大业大,孔祥熙曾梦想儿子们能够承载家族的未来。然而现实却是,他的大儿子孔令侃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未能留下后代。次子孔令杰虽在政治和商业上有所作为,但在孔祥熙八十大寿时也同样无子嗣,使得家族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 孔令杰曾任国民政府的外交官,后辞职转战商界,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业大获成功,创立了“西方石油开发公司”。他的成功使他成为孔家子女中最富有的一员。然而,这份财富并未给孔祥熙带来安慰,因为孔家的根本问题——后继无人——依然存在。 孔令杰与好莱坞明星黛布拉·佩吉特结婚并育有一子,这消息原本应该为孔祥熙带来极大的喜悦,然而当他得知孙子是中美混血时,他的心情变得复杂。他一生坚守的是华夏血统的纯正,这位混血的孙子让他感到了文化和血统的冲突。 尽管孔祥熙对孙子的出生感到欣喜,但内心深处,他对孙子是否能继承孔家血脉保持了疑虑。孔祥熙的乡愁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成为他晚年的主要情绪。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自己去世后代替自己还乡,但随着孔家后继无人的现实逐渐明朗,他的这个愿望似乎越来越难以实现。
1967年8月,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霭龄的手,悲痛地说:咱们孔家,富
爱吃凉拌菜
2025-03-29 16:58:01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