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突破“双亿度”,真要给中国核聚变点赞,确实牛。然后我来说几个好玩的角度:
第一,氦气不再是不可再生资源了,中国核聚变每次实验都会生成氦气,商业化之后会源源不断生成大批量氦气。氦气产业链持续稳定输出的时代慢慢出现了。当国际社会还在为全球氦气储量仅剩50-80年焦虑时,中国EAST装置在1.2亿摄氏度下持续放电120秒的实验,已实现每秒产出数量惊人的氦-3同位素。这相当于单次实验就能满足北京协和医院全年核磁共振设备的液氦需求。若商业堆实现年发电量1000万千瓦的设计目标,副产品氦气将覆盖全球半导体产业80%的冷却剂需求,彻底打破美俄垄断的氦气卡脖子局面。
第二,人类深空探测终于有了能源保障。飞船也好,探测器也好,自己随身带一个小太阳,这就牛大了哦。单单从目前科技水准来说,小太阳+人工智能机器人+飞船,已经构成了独立的深空探测远征团队。在中国火星取样和载人登月都能看见一些端倪,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器已预留聚变电源接口,预计2030年载人登月时,月面基地将配备足球场大小的聚变供能矩阵。小太阳商用化之后,再迭代得小一点,估计会开启木星卫星、小行星矿产和太阳系外部更扎实一些的探测了。
电影星际穿越中有一个全球都是海洋的星球,拍死过人类先遣队。还记得吧。如果人类小太阳技术成熟,这个星球简直就是宝藏星球。搞一堆小太阳,然后填海造陆,在星球开发地下城,慢慢再控制潮汐,未来就美的不行了。至于那个冰冻星球,直接小太阳孵化新生态圈就好了。甚至地球的植物绝症问题,干脆用小太阳做太空城市一样,做地表独立城市,独立的生态圈,看看,能源改变命运,有能源,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才能说,我能。
第三,人类技术革命说到底是马力革命、电力革命、算力革命的三大革命,马,成了过去式。现在比拼的就是电力革命和算力革命。问题来了,电力革命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满分?小太阳不要钱的时候才是满分。看看,人类连基本的电力革命其实还差的远呢。
当可控核聚变度电成本降至0.05元时,将触发三大奇点:海水淡化成本跌破0.5元/吨,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增1.2万平方公里绿洲成为可能。二氧化碳捕集能耗限制解除,地球工程可年均消除300亿吨温室气体。超导电网损耗归零,西伯利亚风电与撒哈拉光伏能实时接入全球能源互联网,努力有方向了吧。
第四,电力革命会加速算力革命前进。算力革命更是刚开始没多久,尤其是人工智能算力革命,刚开始没两年,一方面,前途不可限量,一方面,大家机会也很多。当前训练人工智能需消耗大量电能,聚变供能可使处理器运行成本大幅下降。这预示着:气候预测模型分辨率将从百公里级突破至米级。蛋白质折叠预测耗时从周级压缩至秒级。超大规模城市交通流实时演算成为可能……
当能源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人类首次在技术奇点前掌握主动权——既不必如霍金担忧的受制于强AI,也无需像马斯克预言的那样成为算力的附庸。这种在文明拐点上保持主体性的技术突破,或许正是当代中国给世界的最珍贵礼物。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且人类还没有被淘汰成二等智慧生命,我们这代人还算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