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新型窃听术——无人机跨介质窃听技术】
跨介质窃听技术挑战了人们对水下通信安全性的长期假设。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从空中拦截水下通信的方法,挑战了人们对水下传输安全性的长期看法。
该团队发明了一种利用雷达窃听水下声波信号(声纳)的设备,通过解码这些信号在水面上产生的微小振动来窃听水下声波信号。研究人员表示,原则上,该技术还可以粗略地确定水下发射器的位置。
在 11 月 20 日于 ACM MobiCom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该团队描述了这项技术并提出了防御新式窃听的策略。他们在普林斯顿的一座小型人工湖卡内基湖上成功演示了该系统。虽然在公海中应用这种方法面临更大的挑战,但研究人员相信,通过重大的工程进步,它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的不仅是提醒人们注意水下传输的脆弱性,而且还要详细介绍可用于防止拦截的方法。
“我希望我们提出的一些对策策略能够被设计水下通信声学发射器的人采纳,”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兼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 Yasaman Ghasempour 说。
在 2018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系统之前,水下和空中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一直被认为是技术上不可行。但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依赖于空中和海上各方的合作——提前共享数据速率、频率和其他关键技术细节。当时,尚不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可用于拦截非合作水下发射器的私人信息。
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合作,Ghasempour 和她的普林斯顿团队探索了该技术的安全隐患,并开发了一种无需了解任何技术细节即可破译同类信息的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从空中拦截水下通信的能力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风险。他们表示,对手可能会利用该技术拦截气候监测传感器、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甚至潜艇传输的敏感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水下通信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音在水下传播时无法穿透水面。携带信息的信号以声波的形式在水下传输。由于水和空气的密度差别很大,水面充当了声音的屏障。当水下声波撞击水面时,它们大多会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