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各地藩王成了起义军报复的目标,张献忠砍了7个藩王,李自成更狠,一口气砍

书雁聊人啊 2025-03-29 21:14:02

明朝末年,各地藩王成了起义军报复的目标,张献忠砍了7个藩王,李自成更狠,一口气砍了12个藩王不说,还把其中一个藩王给吃了。 在古代历史上,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堪称是个无人能出其右的传奇皇帝。 可说起他早年的成长经历,也实在是有点惨不忍睹。 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农家里,已经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又身处元末乱世,生活的境遇就更别说了。 他还没有成长起来,身边最亲近的人就陆续活活饿死,但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 最令人绝望的是,他的父母饿死之后,竟然连一个埋骨之地都没有,急得哥俩蹲在路边哇哇大哭。 要不是有好心的乡亲见哥俩可怜,在自家地里给了一小块见方之地,哥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后来朱元璋一路坎坷,当过和尚、要过饭,最终将怒火倾注于三尺刀锋,推翻元廷建立了大明王朝。 正因如此,他登上皇位之后极为重视亲情,对儿子们的分封不可谓不大方。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想得太过理想化。 在他看来,给了儿子们封地和俸禄,就能确保后世子孙生活无忧,不用再过饥寒交迫的日子。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儿子们整天被圈在封地什么都不用干,闲得脑袋上都能长蘑菇了,除了使劲霍霍封地的百姓,就是乐此不彼地生孩子。 明朝的藩王,为祸一方、与民争利的事情就不说了,单说他们的生育能力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比如晋王朱棡的儿子庆成王朱济炫,一辈子几乎啥事都没干,只顾着生孩子了,不算女儿,光儿子就一百多个。 据说,他跟孩子们见了面,要是没人介绍,他都不知道那是自己的血脉。 这样的情况,在明朝的王爷之中只是个特例,跟朱家子孙的总数加起来压根都不够看。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到了明末,老朱家的子孙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万人。 这么多人,什么事都不用干,光吃都能把大明朝给吃垮。 比如周王朱橚的庞大家族,当时河南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2万石,但他们一家的俸禄却是封地财政的两倍还多。 还有晋王朱棡的家族,也是一样的情况,山西一年的财政收入是152万石,但他们一家的俸禄就要312万石。 这还只是藩王所在地的情况,到了崇祯即位的时候,大明全国财政加起来,都不够老朱一家的俸禄。 这也怪不得崇祯夙兴夜寐,却也难以挽救危局,落得个自缢煤山的下场。 说起来这样的局面,都是朱元璋开国时埋下的伏笔,说崇祯被老祖给坑了一点也不为过。 另外,当时朱元璋分封藩王还有一个初衷,那就是朱家的天下,用谁都没有自己人踏实,让子孙驻守地方实际上就是在守家产。 可是老朱咽气不久,完美继承了朱元璋基因的朱棣,就奋起靖难打破了这一稳定的局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龙椅的诱惑力不是一般地大,但凡老朱血脉都有仰望的机会。 后来的汉王、宁王、辽王等大明王爷,实际上都是受了朱元璋和朱棣的启发,才会起兵举事跃跃欲试,向着梦寐以求的龙椅迈进。 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老朱家过了两百多年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竟然不顾底层穷苦百姓的死活,逼得四方百姓揭竿而起高举义旗。 张献忠和李自成就是明末起义军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张献忠最出名的地方似乎就是“弑杀”,每到一处必血流成河尸堆如山。 当时的情况究竟是个什么样,这还真是有点不是太好说。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自米脂起兵后,一路攻城掠地砍杀了7个朱姓藩王,甚至是见到姓朱就杀,典型的先挥刀后提问。 在这一方面,李自成的做法也不遑多让,甚至比张献忠还要略胜一筹。 仅在山西这一个地方,他就纵兵砍杀了上万朱家子孙,可以说是血洗了老朱家的门厅。 李自成总共砍杀了12个朱姓藩王,但是最惨要数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闯王大军攻陷洛阳的时候,他都已经56岁了,抛开一切尊严跪在李自成面前苦苦哀求,无非是想要多活几天。 可是李自成根本就不甩他那一套,一刀砍杀之后,还不想浪费他那一身三百来斤的横肉,命人将其与鹿肉来了个一锅烩,开了一场“福禄宴”。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不知道老朱知道了后世子孙的下场,会有什么感想。

0 阅读:122
书雁聊人啊

书雁聊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