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年,当时李世民24岁,认识了25岁的寡妇韦氏,韦氏长了一脸好皮囊,还有一身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3-30 08:52:12

621年,当时李世民24岁,认识了25岁的寡妇韦氏,韦氏长了一脸好皮囊,还有一身曼妙身姿,身高高挑足足有一米九,虽然韦氏已经是个生过孩子的寡妇,但李世民见到她还是不由得心脏砰砰跳。

她姿容端丽,仪态万方,是当时公认的绝代佳人。隋朝时期,她初嫁于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婚后育有一女,定襄县主。命运多舛,武德四年,她再次步入婚姻殿堂,这次的夫婿是唐太宗李世民。 她的美貌和才情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婚后先后为他生下皇十子纪王李慎和皇十二女临川公主。她在宫中以贤淑温婉著称,深受后宫嫔妃和大臣们的敬重。 贞观元年,李世民即位不久,便册立她为贵妃,位列四妃之首,荣耀无限。 她就是韦氏,一个响彻千古的名字,一段传奇的人生。谁能想到,一个出身寒微的寡妇,最终能够晋升为一品夫人,在后宫之中备受宠爱?这一切,都要从贞观元年说起。 那一年,韦氏25岁,已经是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命运似乎没有给予她太多眷顾,但上天却赋予了 时间的车轮回到了贞观元年,也就是公元621年。这一年,注定因为两个人的相遇而被铭记在史册上。一个是当时年仅24岁的李世民,另一个则是25岁的寡妇韦氏。 他们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传说,当李世民第一次见到韦氏时,就被她的美貌所倾倒。韦氏长得国色天香,体态轻盈,虽已为人母,但风韵犹存。李世民心中一动,便再也无法忘怀这位美丽的女子。 李世民对韦氏的爱慕,并非仅仅出于对美色的欣赏。作为一个睿智的政治家,他清楚地知道,联姻对于巩固权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韦氏家世显赫,父亲韦挺是朝中大臣,曾祖父韦孝宽更是名垂千古的大将军。娶了韦氏,就等于获得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同盟。 李世民和韦氏的结合,正是"联姻"的典型范例。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更是一场权力的盛宴。李世民看中的,是韦氏背后雄厚的家世和人脉;而韦氏,则是看到了李世民的政治前途和野心。在这场看似浪漫的邂逅背后,是冷冰冰的政治算计。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之间确实有真挚的感情。但在那个讲究门第的年代,爱情从来都不是婚姻的全部。就像现代社会,很多明星选择豪门,表面上是爱情,背后却是利益的驱动。爱情和婚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事情。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心怀宏图,计划前往泰山封禅,以示国家昌盛、江山永固。他驻跸于东都洛阳,准备启程。消息传来,韦珪贵妃和越国太妃燕氏也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赴东都,欲参与这一盛世盛典。 然而,出发前夕,韦贵妃在洛阳突然病倒。她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唐高宗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即派遣御医和宦官前往诊治探视,期盼她能早日康复,与自己一同踏上封禅之旅。然而,天不遂人愿,韦贵妃的病情日益加重。九月二十八日,她在洛阳敦行坊溘然长逝,享年69岁。 韦贵妃的逝世令唐高宗深感悲痛。他在洛阳城门外亲自举哀,哀声动天,以示对她的深切怀念。他派遣宦官前往告知临川长公主和纪王,含泪说道:“太妃生前,我已为她准备了车马和衣服,期待着她能随我一起东行封禅。未曾想,她却骤然离世,实在令人伤感。如今,我将这些衣服和车马都赐予太妃的灵前,以表达我的哀思。” 为了隆重办理韦贵妃的丧事,唐高宗下诏命司稼正卿杨思谦全权负责,赐予东园秘器以示吊祭之意。他又派遣司平大夫窦孝慈护送韦贵妃的灵柩返回长安。随后,再次下令由司稼正卿李孝义和司少卿杨思止监护安葬事宜,特意赐予鼓吹仪仗,彰显皇家礼仪的隆重与庄严。 乾封元年十二月,韦贵妃的灵柩被安葬于昭陵,陪伴着已故的先帝。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唐高宗对韦贵妃的深厚感情,也彰显了皇家对功臣贤妃的尊崇和厚爱。 回顾韦贵妃的一生,她姿容端丽,仪态万方,是当时宫廷中公认的贤淑之人。早年间,她曾嫁于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育有一女,定襄县主。武德四年,她再次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先后生下皇十子纪王李慎和皇十二女临川公主。贞观元年,她被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妃之首,备受尊宠。 韦贵妃在宫中以贤德著称。她善解人意,待人宽厚,深得皇帝和后宫嫔妃的敬重。她辅佐唐太宗,关心朝政,默默支持着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她的智慧和才华,为大唐盛世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的逝世,不仅是唐高宗个人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朝廷的一大憾事。朝野上下,无不为之哀悼。唐高宗在处理她的丧事上,尽显仁爱之心和深情厚谊。他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只为给予韦贵妃最高规格的哀荣。这种情谊,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韦贵妃的安葬地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她能够陪葬于此,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她一生功绩的肯定。昭陵巍然屹立,见证了大唐王朝的辉煌与兴盛,而韦贵妃的名字,也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她的一生,经历了隋唐两朝的更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她从一位官宦之女,成长为备受宠爱的贵妃,既有命运的垂青,更离不开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她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0 阅读:143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