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出手了,国台办出手了,外交部发言人出手了,个别央媒出手了,国家市场监督局也出手了! 特别是国家市场监督局,一记重锤,打得李黄瓜张口结舌。看来,这个交易得停摆了。 但是,让我很奇怪的是,此时此刻,我们国内的媒体为什么还不行动呢?为什么积极沉默呢?开始的时候沉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真相大白了,水落石出了,一切ok了,为什么还要沉默?反而为李黄瓜洗白的仍然大有人在。我们的媒体还不出手,更等何时? 这么多年,我们的舆论战很少占上风,我们媒体人的视野和家国情怀确实亟待加强,专业水平更要提高,有些甚至于是黄皮黑心,还自诩独立思考。 时下,“在商言商”的论调依然! 那么,真的能够“在商言商”吗?真有绝对的“在商言商”吗? 这几天,中国突破光刻机技术的消息沸沸扬扬。其实很早以前,中国就与荷兰达成了购买光刻机的协定。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可以“在商言商”了吧?但是很遗憾,没有,被美国否定了。美国蛮横强求荷兰,不得向中国出售光刻机。 好多年以前,中国要收购韩国美格纳半导体,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也可以“在商言商”了吧。但是没有,仍然被美国搅黄了。 台积电,想为华为代工高端芯片,这下可以“在商言商”了吧?但是,然而,依然没有,美国一巴掌,拍死妖台。 再说乌克兰,与中国签订了收购马达西奇的商业协议,还是美国,又横插一脚,硬生生棒打鸳鸯,至今,乌克兰还欠中国40多亿美元不肯归还…… 难不成只有你可以“在商言商”?我就不能“在商言商”?美国资本贝莱德收购李嘉诚的43个港口,在客观上全力配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远洋货运业的封锁与打压,很多下跪党殖人们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商业自由,这是在商言商?!真让人莫名惊诧。网友说,我们不难假设一下:如果黄仁勋突然决定把英伟达卖给中国。张仲谋突然把台积电卖给中国。美国会怎么对待黄仁勋和张仲谋呢?还会有人说在商言商吗? 这种双标,很是奇怪。同时让人奇怪的是,我们国内的媒体,特别是个别媒体。它们可以无风三尺浪,极尽所能,进行负面渲染。甚至通过设置负面话题、捏造事实、煽风点火、带歪节奏,恶意炒作,撕裂社会,激化矛盾。比如前不久一众媒体对河南民企胖东来的围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范例。 问题来了,为何内地一众媒体对李黄瓜卖港事件出奇的一致沉默,原因其实也不难分析。要么就是有人发话了,要么就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行为规范。所以,有人觉得媒体为何爱炒作各种大事,是因为要赚流量,看来这话并不全对。 这是妥妥的阳谋。也有网友这样理解——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先从自媒体开始形成一种民间舆论的大趋势,然后顺应民意,国家好出手干预。如果由国家控制的媒体开始造势,这必然成了国家意志,授人以柄。处理国家间的事情要从上到下,处理个人的问题要从下到上,虽然都是处理,但站位很重要。 你怎么看?
难怪台湾儿媳亚亚会被驱离,并不是因为她鼓吹“武统”,也不是因为她的大陆身份,而是
【39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