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张延龄醉酒后,在皇宫内当着众人的面玷污宫女,宦官何鼎挺身而出,拿起侍卫的金瓜就捶。第二天,何文鼎向明孝宗禀奏此事,没想到明孝宗转头就把他下了大狱。几天后,何鼎就被杖杀在狱中。
朱祐樘,先天体质便显得异常虚弱。自从1505年的春日起,他便开始感受到健康的恶化。到了弘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他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不适,这种感觉迅速加剧,令他深感忧虑。短短几日之后,到了五月初六,朱祐樘已感病入膏肓,情况危急。在乾清宫的寂静之中,他急召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宫,准备交付国家大任。 朱祐樘在苍白的月光下,紧紧握住刘健的手,声音虚弱而诚恳:“先生们辅导辛苦,朕都清楚。”他目光温和,略显疲惫,又继续道:“东宫(朱厚照)聪明伶俐,但年纪尚小。希望先生们能常常引导他学习,辅导他成为一位品德兼优的君主。”听着这番肺腑之言,刘健等人不禁泪流满面,纷纷请他“宽心少虑”,但心中的沉重和不舍难以言表。 在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朱祐樘与臣子们的对话延续了许久,交谈的内容涉及国家大计,前后累计数百言,每一句都透露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与牵挂。到了五月初七(6月8日),感觉时日无多的朱祐樘再次召见朱厚照,他用尽仅存的力气郑重其事地告诫道:“朕病势沉重,皇帝的大任将落于东宫肩上。丧葬礼仪要依照先帝遗典进行,祭祀应当简朴。东宫务必恪守祖宗旧法,孝顺两宫,勤于学业,修养品德,任用贤能之士,不得怠慢,以保国家永续的安宁和繁荣。” 就在当日午时,朱祐樘在乾清宫含笑而逝,终年仅三十六岁,在位十八年。关于他的死因,《皇明纪略》记载他是因患热病后食用了瓜果而逝世。同日,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 在朱祐樘驾崩后的一个月,新登基的明武宗为他上谥号为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以表彰他的治国理念与人格魅力。朱祐樘虽生前多疾,但其为国为民的情怀及至诚,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而朱祐樘在位期间,有一个正直不阿的宦官何鼎,目睹了一桩骇人听闻的丑事。 那日,张延龄喝得酩酊大醉,在皇宫内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对一名宫女动起了歪念。何鼎见状,立即挺身而出,拿起侍卫手中的金瓜就朝张延龄挥去。这件事搅得皇宫上下沸沸扬扬。次日,何鼎便将此事禀告给了皇上明孝宗。谁知道,明孝宗非但没有责罚张延龄,反而勃然大怒,将何鼎下了大狱。几天后,何鼎就这样含冤惨死在狱中。 究其缘由,还得从明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说起。张皇后深得明孝宗的宠爱,在后宫之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孝宗对她宠爱至极,不仅在后宫之中 18 年都没有纳妃。 就是在这样的宠爱之下,张延龄兄弟二人愈发肆无忌惮,仗着皇后的势力,打着皇室的旗号横行乡里,百姓苦不堪言。 自此之后,张氏兄弟更加肆无忌惮。他们不仅巧取豪夺,强占民女,甚至在宫中行起了欺凌之事。那日张延龄又是酒醉后,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调戏一名宫女。眼看事态逼人,忠良的何鼎再也忍耐不住,挺身而出,夺过侍卫手中的金瓜,朝张延龄头上砸去。这一幕,可把满朝文武官员吓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何鼎颤颤巍巍地将此事禀告给了明孝宗,希望皇上能主持公道。没想到,明孝宗却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何鼎关入大狱。一时间,群臣皆为何鼎捏了一把汗,纷纷为他求情。然而,张皇后却心怀怨恨,暗中唆使侍卫,将何鼎活活打死在狱中。 此事传出,明孝宗深感内疚,下令为何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朝中百官见此情形,再也没有人敢对皇帝的"小舅子"们说一个"不"字。 明孝宗一生勤勉于政事,又常服食所谓的"长生不老"仙丹,导致身体早早亏空。 在位仅36年,英年早逝。其子明武宗继位,也不过28岁就驾崩了。 偏偏武宗膝下无子,只好由武宗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 明世宗自幼与张氏家族不睦,对这个专横跋扈的外戚极为不满。 张太后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不改娇横本性。一次,明世宗新立太子朱翊钧前往张太后宫中请安,老太后竟对太子冷嘲热讽,摆出一副傲慢嘴脸。张延龄兄弟也仍恣意妄为,在宫中为非作歹。种种事端,都让明世宗对这个外戚宗族怒不可遏。 明世宗继位之初,内外还不稳固,对张氏家族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待到嘉靖三年,世宗赐死了太监刘瑾等专权的阉党,并诛杀了不少异己。皇权稳固后,便决意铲除张氏家族,肃清外戚势力。 嘉靖二十年,明世宗下令将张延龄等人抄家下狱,罪名是"巫蛊娼妓", 君臣皆曰可杀。 张太后闻讯,颤颤巍巍来到宫门前求见,却被明世宗拒之门外。她悲愤交加,当夜就含恨去世。随后,张延龄被押赴西市口,当众斩首。张家所有田产资财,尽数充公。 一代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就此覆灭。张皇后虽然恩宠非常,却因宠信家人,终酿成大祸。张氏兄弟仗势凌人,肆意妄为,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已激起众怒。一旦皇恩褪去,便是亡家灭族的下场。诚如古语所言: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