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汉奸一词,相信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恨之入骨的感觉,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确有一位被人称为“英雄”的汉奸。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陈敏学,陈敏学于192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父母都是当地本分的农民。 父母虽然文化知识不高,但是却十分注重对陈敏学的教育,在陈敏学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将他送到当地的学校读书。 在陈敏学八岁的那一年,日本人对我国发起了惨烈的侵华战争,一时间许多平民百姓都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 陈敏学虽然年幼,但是看到日本人的丑恶行径也是恨的咬牙切齿。 随着抗日战争越来越深入,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被日本人侵占。 为了亏大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力,日本人开始在我国境内不断的宣传日本相关文化,要求一些重要的场所都要悬挂日本国旗,并且幼年的孩子们还需要学习日本语言。 当时的陈敏学年仅九岁,虽然不懂的战争意味着什么,但是陈敏学知道“日本人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打心眼里恨透了这些日本人。 心中有恨,自然对日语也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当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日语时,陈敏学对老师说“我坚决不做亡国奴,学习日语就是在卖国”。 回到家后陈敏学将自己在学校的遭遇告诉自己的父亲,父亲听了之后摸着陈敏学的头说道“孩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在的我们为了保命,不得不学习日语,可是你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将来学会了日语,就可以去日本人的军队中担任翻译,届时所有的情报不都掌握在你的手中吗?”。 听到父亲的话,陈敏学才恍然大悟,陈敏学说“爸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会好好学习日语”。 在父亲的劝说下,陈敏学重新回到学校,跟随着班里的老师学习日语。 不得不说陈敏学对语言有着极高的天赋,整个班级中就属陈敏学的日语说得好。 很快陈敏学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在陈敏学十三岁的那一年,一名日本军官的身边缺少一位日语翻译。 考虑到陈敏学年龄尚小,对于情报的掌握和传递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日本人决定聘用陈敏学为日本人的翻译官。 当天下午几名日本人就来到学校将陈敏学带走,面对着穷凶极恶的日本人,陈敏学厌恶极了,可是为了能窃取日本人的情报,陈敏学只能照做。 在这之后,陈敏学便被安排在一名日本军官的身边担任翻译。 陈敏学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能够和抗日游击队产生联系的机会。 一次日本人抓捕了几名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抗日分子,在审讯中主要由陈敏学担任翻译。 陈敏学看到顽强不屈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队员,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当天回去之后陈敏学就写了一封信藏在身上。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关押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队员的监狱中,偷偷的将这封信交到队员的手中,并且成功分的帮助这名队员逃脱。 不久之后便有一位自称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首领的人找到陈敏学,希望能和他一起合作,窃取日本人的相关情报。 这可高兴坏了陈敏学,一直以来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紧紧的抱住来者说道“这一天我等了很久,您放心,我会尽力向你们传递情报”。 在商量好一切的事由之后,陈敏学重新回到日本军营中,每一次只要听到任何一丝有关于日本人的作战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递到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中。 多年下来,陈敏学向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传递了许多有效情报,在陈敏学的帮助下,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也大大的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陈敏学作为游击队的代表参加日本人的投降仪式,此时的日本人才知道,原来潜伏在他们身边的“忠心”翻译官竟然是有名的抗日队员。 在陈敏学的身份被公开之后,当初一些骂陈敏学是“汉奸走狗“的人也开始改变,纷纷称陈敏学为“抗日英雄”。 如今的陈敏学已经是一位九十三岁的老人,但是依旧活跃在一些媒体和报刊中,向人们讲述当年抗日的相关事迹。 毫无疑问,陈敏学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报,如果没有陈敏学,我们的抗日工作就更加艰难,向抗日英雄陈敏学致敬!
为什么大唐之后,状元多数出身寒门?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