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日军陆军少将三泽金夫公开叫嚣说:“我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研究出破粟裕的战术的办法,而且不费吹灰之力。”粟裕听说后笑了笑说:“好啊 那就试试吧。” 粟裕边说,边召开会议要攻打日本人的重要战略据点---车桥镇。 要说这车桥镇异常重要,它不仅联系着苏北解放区、苏中解放区,还联系着淮北和淮南两个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中原腹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当初,小日本也是看中车桥镇是兵家必争之地,才盘踞在这里。他们增设堡垒,加固围墙,铺设铁丝网。 这个时候的战场特点是我军已转入到主动进攻阶段,敌军开始战略收缩,他们想以车桥为据点扼住中原地区的咽喉,不让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4年,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攻打日伪军的战略据点。车桥镇这个日军据点,是新四军要拔掉的首个目标。 虽然车桥镇据点,兵精粮足武器先进,易守难攻,但龟缩在这里的日本守军也清楚,自己是秋后的蚂蹦哒不了几天了,但他们又不甘心束手就擒。 这帮人当中有个叫三泽金夫的少将,这家伙经常研究粟裕的战略战术,自以为了解的挺透。于是,开始公开叫嚣,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破了粟裕的战术战法。还说假如粟裕来攻打车桥镇,定让他有来无回。但他这么说也只不过是鼓舞士气而已。 粟裕根本没把三泽金夫大话放在眼里。他召集部队军官开会,研究攻打车桥的作战方案。 有人说集中全部兵力攻打车桥,拔除据点。也有的说包围车桥镇,掐断车桥镇的军需补给线。 粟裕告诉将士,这两个办法都不可取。 原因很简单,强行攻打车桥镇势,必会招致据点内的日军的疯狂抵抗,他们有坚固的掩体,我军会伤亡惨重。包围车桥镇断其粮草是个办法,但是会引来日军的外部增援,这样我军会处腹背受敌。 粟裕命令手下的部队,兵分两路。一部分攻打车桥镇,另一部分阻止外围日军增援。于是粟裕命令叶挺独立团,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从正面攻打鬼子重兵把手的车桥镇,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剩下的四个团隐蔽起来,阻击前来驰援的日军。 1944年3月,战斗正式打响。 粟裕命令一小部分人马,对车桥镇的东面、南面的小据点进行佯攻,并且要打的貌似非常激烈。三泽金夫听到汇报,哈哈大笑说:“你看怎么样,我说对了吧,粟裕也只能攻打一些不重要的据点而且,车桥镇是万万不敢来的。” 就在他狂妄大笑到时候,叶挺的独立团在午夜时分,对车桥镇发起了总攻。由于守军没有想到新四军回来偷袭,各个刚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有的还在迷迷糊糊的时候,自己的炮楼就已经被端掉了,所以日军从战争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之中。最后,驻守车桥镇的日军让出据点,溃不成军。 听到车桥镇这边激烈的枪炮声,周边的日军开始紧急驰援,此时,粟裕的另外四个团已经埋伏在日军驰援的必经之路上,做好了伏击的准备。 在驰援的日军中,有个机械化旅行动尤为迅速,他们接到了日本军部的最高指示:“必须紧急驰援,务必成功守住车桥镇”。他们分坐十几辆汽车,满载轻、重型机关枪等装备,牵引着重型火炮车,朝车桥镇疾驰而来。那料想,新四军已经在他们来的道路上挖好了陷阱,结果连车带人掉进了陷阱里。一枪没发,已经伤亡了大半儿。 另外三路埋伏的新四军,被命令等待日军部队完全进入伏击范围才开始射击,不用多说,这些日军的结局,也是他们母亲不愿意看到的。 最可笑的三泽金夫是第一个挑着白旗的人,当为掳掠之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蔫了。被俘虏后,他承认自己是在吹牛皮。也承认日本的败局是不可挽回的。 从此,新四军在对日作战中更加势不可挡,粟裕在日本军队更是战神般地存在。
明末士大夫为什么毫无气节纷纷变节投降满清?内行人的一席话道出其中真相: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