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再锯一寸!”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用来制作门槛的名贵木材却被木匠给锯

爱吃凉拌菜 2025-03-30 17:10:02

“那就再锯一寸!”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用来制作门槛的名贵木材却被木匠给锯短了一寸。这时,年仅21岁的木工首蒯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让其他木工将木材再锯断一寸,却没想到最终却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赞赏。   蒯祥出生在江苏的一个木匠世家。父亲蒯富的木匠活儿在江南一带就赫赫有名,那个时候的江南古典园林一大半出自他的手,特别是江南宫殿建造时,他就是木匠首。在父亲蒯富的手下有一批江南名匠。   蒯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十几岁的时候,蒯祥就跟随父亲,到施工现场,与父亲的施工设计,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在设计江南的宫殿时,他设计了屋顶横额,被父亲采纳。虽然年幼,但是在众多匠人中已经有了极好的口碑。   父亲让他做的活儿,他只用眼睛看用手去比划,就能准确计算出用料多少,然后能把这些料用榫卯结构,严丝合缝的镶嵌在一起,不用一根钉子。   更令人刮目的是蒯祥的绘画技艺尤为精湛,他可以两只手同时起笔画龙,最后收笔的时候,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在跟随父亲的过程中,只要他自己脑海中想到的图案,几笔就能勾画出来,呈现的江南的建筑上。   1417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始修建宫廷楼阁。在建设承天门的时候,朱棣贴下告示,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各进行设计,胜出者优先。   承天门就是今天的天安门。当初之所以叫做承天门,也就是承接天命的门。只听名字就能知道,承天门在当时北京的所有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蒯祥参加了朱棣的选拔,他拿出设计方案让朱棣耳目一新。蒯祥的设计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为了说明自己的想法,蒯祥还制作了恢宏大气的模型。凭借出类拔萃的实力,蒯祥顺理成章地脱形而出,并做了木匠首。这一年,蒯祥才刚刚18岁。   木匠首相当于现在木匠头。负责建筑的官员只对他说话,当然出现差错,最先受到惩罚的也当然是他。   蒯祥当然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做的不好是要被杀头的。   自从工程开工以来,蒯祥从不敢掉以轻心,兢兢业业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好在木匠活儿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承天门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朱棣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展非常满意。得知大明朝迁都北京,周边的藩属国自然要来朝贺,承天门更是他们必看的地方之一。   这时有外国使团送来了名贵的金丝楠木,朱棣当场表示就用它来做承天门的门槛。用金丝楠木做门槛,在藩属国闻所未闻,要知道金丝楠木千万年都不会腐烂,所以价值连城。朱棣想用金丝楠木来做门槛自然有他的想法。在古代,门槛具有聚财挡灾之意,他想把承天门做天下第一门。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自然而然落在了蒯祥身上。   蒯祥明白皇上很看中这个门槛。所以,他一改过去只用眼睛看的做法,而是用尺子去精细的量,而且量了几遍,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想出半点差错。安排好后,他交给手下的木匠去做了。   可是一会的功夫,这个木匠就连爬带滚地回来了,见到蒯祥之后,哭丧着脸说:“坏大事了,我把金丝楠木锯短了一寸。” 听了这话,蒯祥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低谷。他意识到这个麻烦大了。如果要是简单的木头,可以买一根换上,可是,这是价值连城的金丝楠木把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也不够,再说即使买来了,那个年头想运到北京,也得个一年半载的。   蒯祥连续两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他在想补救的措施。他翻看着自己的图纸,忽然一个大胆的年头油然而生。他立马叫来出事的木匠,告诉他,再把这根金丝楠木截短一寸。这个木匠一听都傻了。他看蒯祥一本正经态度,知道蒯祥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蒯祥把门槛的两端各加了一个龙头,然后又把龙头里加了榫卯结构,这样一来门槛就变成了可以放倒和竖起的。朱棣看完这样的门槛,很是好奇。在听完朱棣的讲解后,对蒯祥的创意大家赞赏,参与干活的木匠终于长出了口气。   半自动化的门槛也同样惊艳了众人,蒯祥从此有了“蒯鲁班”雅号。   再后来,承天门被雷击烧毁,烧毁后,蒯祥再次受命重建承天门,蒯祥依旧使用榫桙结构,不使用一根钉子,清朝后改叫天安门,至今已经威严屹立600年。   对蒯祥的技艺,您怎么看?  

0 阅读:56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