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能否平衡各方利益? 2025年3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宣告全面开启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成本不断攀升以及财政赤字的严峻挑战。 此次改革秉持“能者共付、轻症共付”的原则,对急诊、住院以及专科门诊等收费标准作出调整,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并且保证政府整体的医疗承担力度不会削减。调整之后,急诊室收费从180港元提升到400港元,普通门诊则由50港元涨至150港元,不过危殆及危急患者依旧可免除费用。 香港公营医疗体系长期存在资源错配的状况。 数据表明,97.6%的医疗费用由政府负担,然而轻症患者占用了大量资源,使得重症患者的轮候时间长达两年以上。2023 - 2024年度急诊室接诊人数超过214万人次,其中六成属于非急症病例,耗费医疗成本超过26亿港元。 改革之后,政府将会重新分配医疗资源,重点扶持磁力共振等高端检查项目收费,减少过度医疗的现象,同时放宽经济困难群体的减免资格并且设立全年1万港元的自费上限。 门诊费用的大幅上涨引发了市民的忧虑。 不过,医卫局强调新增的收入将全部投入公营医疗,用于资助5万名需要自费购药的重症患者。当前香港约75%的市民依赖公立医疗服务,改革后急诊危殆患者的豁免范围有所扩大,基础检查项目依旧免费。 为解决轮候时间的问题,特区政府打算加速引入创新药物及器械,并且通过与深圳医疗机构合作来分流患者,例如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已被纳入香港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 此次改革设定了五年逐步实施的目标,预计每年新增30亿港元的医疗资金。学界分析认为,香港医疗体系兼具高补贴与市场化的特点,如何在控制财政压力与保障市民健康权益之间达成平衡,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医卫局长卢宠茂坦言,人口老化致使医疗需求年均增长5% - 6%,若不改革恐怕会导致系统崩溃,未来还将通过两次收费检讨动态优化政策。 香港寿命 香港高才政策 香港续期 香港高才通续 香港医生待遇 香港前5申请 香港保险的钱 香港劳工合同 香港加章转递
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能否平衡各方利益? 2025年3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3-30 17:2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