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境界高于论语。 《道德经》是对本体、本源——常道、恒道、亘古不变的道全方位多角度阐述,深邃、通透、包罗万象,囊括万有,坐驰驭万象,片言明百意,将表音又表意的古汉语精髓表达到了极致。 后世有根基、悟性高的读者从《道德经》原文就可以深度同频共振感知领悟。 例如《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文言文基础的人可以直接领悟原文,不懂文言文的通过后世很多人的注解注脚以及译成白话文的解读,也能理解到八九不离十。 老子在此章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车轴、陶器、房屋等物像,形象生动向人们展示了有和无,体和用的关系关联,明白告诉人们,产生作用的是车轴,陶器、房屋的无(中空部位)。这一比喻,有悟性的人看到就心领神会,于没悟性的人如对牛弹琴。 老子八十一章,自始至终都是道的阐述。 而《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主旨是如何让道在人间地上,特别是在家庭、族群、国家的治理中彰显。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道引导下而有的德的彰显,故古人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又叫五德。 儒家思想的源头是道家,《论语》是道家思想理念在人间世显化,其理论高度、实操性都高于所谓的墨家、法家,可以说是道家一脉相承。 所以至今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源头活水是中国道家道教。 问题是,末世之人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做不到,又遑论“道”?! 道德经——“道”的境界高于论语N个维度。
道德经的境界高于论语。 《道德经》是对本体、本源——常道、恒道、亘古不变的道全
儒雅湘水送余波
2025-03-31 08:28:20
0
阅读:2
ab3721a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