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福去世后,当战友找到烈士母亲时,老人家正在沿街乞讨。 马占福的老家在青海省西宁市。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又只是普通的农民,根本无力承担家庭的重任。 但为了养活几个孩子,母亲经常会走遍十里八村,为了给孩子们讨口饭吃。但年幼的马占福却认为这事非常丢人,经常不愿意吃母亲讨来的饭。 母亲看破他的心思后,却没有责怪他。为了维护他小小的自尊,每次都会将讨来的食物悄悄放在马占福的床头,他饿得受不了的时候,自然就会吃掉。 后来,马占福想起那段沿街行乞的经历。除了后悔自己的行为,就是感恩母亲的付出。他将这些感恩默默地记在心里,一刻都不敢忘。 那时候马占福就下决心,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马占福是幸运的,因为有好心人资助他,他拥有了上学的机会。而随着马占福不断长大,在课本上学习到的英雄烈士,无一不影响着他,让他小小年纪就树立起了远大的家国情怀。 这也促使马占福,十分渴望有机会能够报效祖国,但他却不知从何下手。直到大哥参军那一年,他终于想到了对策。 高中毕业后,马占福并没有参加高考。因为他早就在大哥参军那年,想好了自己人生的出路。他认为,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同时又能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就只有一条路——参军。 就这样,1984年元旦,马占福和大哥一样,都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马占福在新兵连的时候就刻苦训练,一直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建功立业。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1985年,马占福所在的连队接到了换防命令。越南一直对入侵我国贼心不死,连队的任务就是守好南疆边境,对越南入侵者严防死守。 1986年,老山境内一处高地被越军占领。马占福所在的连队接到最新任务——修筑防御工事。 高地上延绵不断的炮火倾泻而下,所有的一切都在预示着这场战争来势汹汹。正当战士们以为马上要冲锋陷阵,他们却接到了一个意外的指令——回乡探亲。 马占福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连夜搭乘火车赶回家乡。探亲的时间只有六天,马占福明白自己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在这六天没日没夜地替父母干活。 临行前,马占福左思右想,还是向村委借了80元。想起自己多年来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于是他给父母置办了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内还有他早就写好的遗书。 马占福小心翼翼地将新衣裳放到母亲床前,然后挥别父母,再也没有回头。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1986年年底,为了尽快将越军赶出我国境内,我军计划组建一支突击队。得到消息后,战士们争先恐后写下请战书,其中也包括马占福。他希望自己能够进入突击队,担任第一爆破手。 其实一开始,马占福的申请是被驳回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几次三番填写申请表,希望上级给他锻炼的机会。 终于,马占福的诚心感动了上级,他也总算是获得了进入突击队的机会。1987年,马占福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爆破手。 很快战争打响,突击小队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这场作战的上风。可就在此时,越军突击手突然瞄准了爆破手马占福。 马占福的腹部连中数弹,连内脏和肠子都被打出体外。看着想要上前为自己包扎的战友,马占福厉声制止。他知道,如果此时战友上前,那两人都会一同牺牲。 最终,马占福拒绝了战友的帮助,忍着剧痛一点一点爬向越军的射孔。此时的他,猛然将早已拉燃的爆破筒塞进越军的射孔中。 不等越军反应,高地立刻传来剧烈的爆炸声。突击队的战友只见冲天的火光,他们明白,马占福牺牲了…… 而此时,马占福那远在青海的老母亲,根本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的事实。她不识字,就连儿子夹在新衣服里的遗书都读不懂。 她一直以为儿子还活着。但此时的她没有生活费,只好继续在街上乞讨。 直到组织上派马占福的战友前往青海看望她老人家,她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从此,老人家独自生活在青海,而他的儿子则永远牺牲在云南。
马占福去世后,当战友找到烈士母亲时,老人家正在沿街乞讨。 马占福的老家在青海
平原隐者吖
2025-03-31 10:31:12
0
阅读:105
用户12xxx51
善待我们英雄们的父母亲人,让我们的英雄们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