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关于蒋方舟,大家最感兴趣的可能还是她上大学的事情。大妈这里尽量只罗列比较官方和权威的信息,并列出出处,大家自行判断~
在《蒋方舟“谣言”敲开清华门 不敢跟同学说加分》中, 蒋方舟对青年周刊表示“12月递上去的(自主招生申请),1月左右就通知我1月30日去北京笔试、面试了”。
链接:
但是清华官网上当时的招生办主任是这样孟芊说的:
孟芊:获得资格之后还要经历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笔试,清华今年第一次笔试分散在全国各个省份举行,蒋方舟也参加了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的考试,考题是清华统一命题的,笔试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会通知他来北京参加面试。面试通过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审批程序,再报教育部批准备案就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认定了。
链接:清华招办主任孟芊和少女作家蒋方舟做客新浪-清华校友总会
一个人能记错自己的大学自主招生笔试地点?这才过去几天啊?
不光地点记错了,时间也有很大出入。根据清华大学官网,2008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笔试工作将于2008年元旦左右进行,面试工作则定于2008年1月中旬进行。
链接:
而根据阳光高考网的信息,最终面试于2008年1月13日举行。
链接:
这么大的事,才过去半年,就记错了时间?
而根据清华大学当时招生办主任孟芊的说法:
最后由学校决定给她60分加分。对于考试优秀学生给予20到30分的优惠,对于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蒋方舟就属于这一类。
主持人马骧:孟老师把全过程给我们讲了一遍,而且讲的非常详细。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几个有点儿疑惑的地方,我代表网友向您提问一下。第一加了60分,属于第三类特别突出的学生,有一种疑问,是因为她特别拔尖,所以才考虑加60分,还是说给她60分她才能上清华,所以给她那么多考核,最后得出特别拔尖的一个结论?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可以说这句话问的非常尖锐了。简单地说主持人就是质疑,不给60分加分根本进不了?
这里先说明下, 清华自主招生是有过60分的,但是大多都是艺术类、音乐类、最不济也是播音主持这类的。但是蒋方舟显然不属于。但咋说呢,人家有最终解释权,是这样说的:
孟芊:首先我们讨论什么是特别优秀。根据教育部的文件,通过高考来录取学生是主要的高招手段。当然也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形式的加分,因为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长和能力,或者说综合素质特别好。自主招生给蒋方舟60分加分也是这样一种办法,我们对她判断是:尽管蒋方舟同学可能她在参加高考的考核中间,某些学科不见得是最拔尖的,但是她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确实是其他一般中学生不能达到的。专家组对她这方面才能进行了鉴定,认可确实是比较突出的,所以才给了这样分数的优惠。
不得不说,清华给60分是对的。因为蒋方舟最后高考分数是561分,而2008年清华大学在湖北省的文科分数线是609,加30分不够呀~~
哦对了,天才文学少女的语文成绩是117分,这成绩低于清华绝大部分工科生的语文成绩了...
如果说以上都还可以用口误或者“特别优秀”等来强行解释,但是下面这一条是无论如何解释不了的:
2008年1月2日,蒋方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最近写的命题议论文》,具体内容是一篇名叫《谣言的特点》的文章
链接:
而这篇文章恰好就是清华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让她写的即兴作文的题目。
青年周末:去清华考试时,那里的领导和老师有跟你接触过吗?和其他参加自助招生的考生待遇有所不同吗?
蒋方舟:笔试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考场。之前也没人跟我沟通过。但几天之后的面试,情况就不同了。
...
青年周末:讨论完之后给了你什么消息?
蒋方舟:讨论的结果是让我再写一篇即兴作文,题目是《谣言的特点》。因为当时一个老师直接翻我递交的申请材料,看到我有一篇文章叫《谣言风波》,然后他给了我这个题目,让我写一篇800字的议论现实的文章。之后他们离开房间,一个学生坐在我对面“监考”。我最后写完有1000多字。
青年周末:你觉得你哪部分发挥得最好?
蒋方舟:可能文章是比较擅长的,而且文章是最后写的,那时已经没有紧张感了,比回答问题时发挥地更痛快淋漓一些。
链接:
如果她是和“大家”一起1.13号参加面试,却在1.2就写完了面试题(还发到博客上),这里面的事....
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