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张艺谋投资4亿筹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用4000万片酬邀请周润发参演。可周润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投资人张伟平无法接受。 张伟平怒斥周润发:“我早就看不惯他了,除了会耍大牌还会干嘛!我以后绝对不会再和他合作!”
2005年,张艺谋为兑现多年前对当红影后巩俐的承诺,决定筹拍一部大制作的古装剧《满城尽带黄金甲》,预计投资高达4亿元。当时好莱坞大片《十面埋伏》刚在全球大获成功,张艺谋深受启发,希望能掀起中国本土大片的新风潮。
作为商业大片,影片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所以张艺谋特意结合市场元素,既聘请知名演员,又力捧当红偶像,制作口碑与票房兼顾的商业硬核大片。
经过精心筹划,张艺谋组建了豪华的主创团队。他邀请香港实力派演员周润发出山,与巩俐联袂主演,同时又找来当时正处于事业顶峰的天王歌手周杰伦加入,目标是吸引年轻观众。此外还有实力演员刘烨加盟,可谓集齐了当时华语电影圈的顶级人脉资源。
为了吸引周润发回归拍摄国产大片,制片方开出了天价片酬,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几乎占了影片总成本的十分之一。
这在当时来说可谓破格,充分显示出剧组对周润发的重视程度。但高额片酬也给制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毕竟这是张艺谋拍摄的首部大制作商业片,投资规模已经打破了他以往的记录。
正式开拍后,剧组发现周润发的要求远超预期。他不顾成本压力,要求剧组再外租一辆价值50万元的豪华房车,作为在片场的专用休息室。
理由是为了方便妻子探班。制片人张伟平对此很不满,觉得影片投资已经紧张,不应该多一项开支。但周润发以合同为依据,坚持要求必须满足。
两人矛盾在拍摄中进一步激化。周润发为塑造更为威严的皇帝形象,多次擅自改动剧本,加强自己的戏份。而张伟平则希望通过减少其他角色的戏,将重点放在当红偶像周杰伦的身上。
双方在艺术理念上发生分歧,周润发甚至多次中途退出拍摄现场,直到张艺谋出面进行软化调解,拍摄才得以继续。
最终《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期杀青,但张伟平和周润发的关系已彻底破裂。上映后,周润发也拒绝参加任何宣传活动。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自己的一切要求和行为都建立在正式合同的基础上,片酬和待遇都参考了国际标准,制片方事先知情同意,不存在任何违规成分。而张伟平则公开批评周润发“没有职业道德,耍大牌”。
《满城尽带黄金甲》最终票房3000万,没有预期的亮眼。张伟平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周润发的“不专业”。但也有观点认为,电影本身存在剧情单薄、配角表演生硬等问题,不能仅凭一个流量明星周杰伦来吸引观众持续关注。
无论如何,这次失败使三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梦碎于跟投资方的矛盾,也失去了周润发这一重要合作伙伴。周润发被贴上了“大牌”和“无艺德”的标签。张伟平的制作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本想通过《满城尽带黄金甲》打开中国商业大片新局面的张艺谋,也许对电影本身的品质把控有所松懈。作为导演,他本应更积极调解投资方与演员之间的矛盾,维护拍摄进度和作品质量。周润发严格要求高待遇也不无道理,但过于强势也容易引发冲突。
张伟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目的,也应与导演、演员达成共识。各方本可以通过良好沟通,达成互利共赢。这次合作破裂,对整个华语电影产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