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定增募资1200亿的事情备受瞩目。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金融操作逻辑。 首先,从交通银行自身定增影响来看,此次定增会导致股份摊薄,经测算,摊薄幅度大概在18%。从资金收益角度分析,假设这1200亿资金按照一年1%的净收益率,并且在10倍杠杆的情况下,能产生约120亿的收入。 这120亿若计入净利润,大致能使净利润增长12%。但18%的摊薄比例与12%的净利润增长之间,存在6%的差值。基于此,我推断短期内交通银行的股价或许会下跌5% - 6%。毕竟股份摊薄程度高于净利润增长幅度,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便可能抛售股票,从而影响股价。 接下来,我们再讲讲其中更深入的金融逻辑。财政部发行了1200亿国债,而交通银行买下了这些国债。之后,财政部拿这1200亿资金注资交通银行的资本。这一注资操作意义重大,它使得交通银行大约拥有了12000亿的新增贷款能力,极大地扩充了银行的业务运作空间。 更巧妙的是,大约25年之后,财政部还清了国债,这意味着财政部相当于白得了交通银行的股份。这一系列看似复杂的操作,其实就是金融领域常见的资本运作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帮助交通银行获得了资本扩充,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也为财政部在金融市场的布局带来了长期的权益回报,充分展现了金融体系中资本流动与运作的魅力和复杂性 。
四大行同时向财政部定增股票,绝了啊。原来他们的股票基本上是这样来的。这么玩就
【29评论】【34点赞】
风清扬
这是什么模型?十倍杠杆?现在连贷款都收不回来,还妄想着十倍杠杆的利润?怀疑你真的是没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