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在生下女儿后不想要,便想起村里有对光棍兄弟,于是就连夜把女儿送了过去。没曾想,兄弟俩人是如获至宝,像对待亲生女儿般照顾她,而31年后,女孩的做法却让他们泪流满面! 1988年,安徽蒙城的一个小村庄里,一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七个孩子,又是个女孩。 在那个重男轻女观念还很顽固的年代,再加上家庭本就贫困,这对夫妻一合计,决定把刚出生的女儿送人。 他们思来想去,想到了村里的一对光棍兄弟——47岁的葛保尧和44岁的葛保田。 这葛家兄弟,家境贫寒得叮当响。哥哥葛保尧智力有点缺陷,只能勉强照顾自己;弟弟葛保田身体也不太好。 但即便如此,当这对夫妻抱着孩子找到他们,说要把孩子送给他们收养时,兄弟俩看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心里一软,就答应了下来。 他们给孩子取名葛红花,满心期许她能像花儿一样灿烂成长。 你说这兄弟俩,自己生活都朝不保夕,咋就敢收养孩子呢? 这就是人性里最质朴的善良。他们日子苦,可心里头那份对生命的珍视没丢。在他们眼里,这孩子不是负担,是生活给的一个希望。 打从收养了小红花,兄弟俩的日子更难了。换尿布、喂奶、哄孩子,这些对普通夫妻来说都不是轻松事儿,对他们俩大老粗就更难了。 没钱买奶粉,葛保田就出去打工,啥苦活累活都干,刷漆、搬钢筋、卸货,只要能挣钱,他从不喊累。烈日下,他握着铁锹,一铲一铲往卡车上装土,一车能挣3块钱。 别人一天装三四车,他为了多挣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筋疲力尽,就为了能给孩子买奶粉、买衣服。 哥哥葛保尧虽然不太灵光,可也尽心尽力,天天抱着小红花在村里晃悠,教她喊人,想尽办法逗她开心。 村里有些人就不理解了,说他们自己都吃不上饭,还收养个孩子,这不是自讨苦吃嘛。但兄弟俩根本不理会这些风凉话,他们认定了这孩子就是自己的命根子。 我就觉得,有时候人的想法很简单,认定了一件事,就不会被外界的声音干扰。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红花到了上学的年纪。村里人又开始劝了,说女孩子读书没啥用,不如省点钱。 可葛保田坚决不同意,他自己没文化,吃了不少亏,就盼着小红花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凑学费,他省吃俭用,把家里攒了两个月舍不得吃的鸡蛋拿去卖,村里谁家有喜事,他就上门讨个一两块的红包。 小红花也特别懂事,知道两个爸爸不容易,学习那叫一个刻苦。每次拿着奖状回家,葛保田都笑得合不拢嘴,把奖状贴在最显眼的地方。 在小红花心里,两个爸爸就是她的天,她一心想着要报答他们。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啊,相互温暖,相互支撑。 可命运总爱捉弄人。小红花上初中的时候,大伯葛保尧突发脑溢血病倒了。这对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小红花心疼大伯,决定休学一年照顾他。洗衣做饭、喂药擦身、翻身按摩,还要干农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硬是扛起了照顾病人的重担。 在她精心照料下,大伯的病情逐渐稳定。这孩子的担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小红花回到学校,学习更加努力,最终考上了蒙城县一中。可还没等一家人缓过神来,高考前夕,葛保田又因为脑血栓和脑梗塞瘫痪在床。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小红花身上,可她硬是咬着牙,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学习。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亳州师范学院。 大学毕业后,小红花面临人生抉择。她本有机会留在县城,过上更好的生活,可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乡村教师。 她想把两个爸爸带在身边照顾。她向学校申请了宿舍,开启了“带父上班”的日子。每天忙得像陀螺,可她从来没抱怨过。 后来,葛保田又因为肺部感染住进医院,一天的治疗费高达2000元。这对小红花来说,压力如山,但她没有丝毫退缩。 她的坚持和孝心感动了很多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如今,大伯八十多岁,父亲也快八十了,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小红花照顾。30多年过去,小红花从一个被抛弃的婴儿,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 她为了照顾两位老人,至今未婚。面对催婚,她坚定地说,要嫁一起嫁。 这故事里,有葛家兄弟不顾艰难收养孩子的善良,有小红花努力学习、拼命反哺的感恩。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不管生活多苦,爱和善良永远不会缺席,只要坚守,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温暖。
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在生下女儿后不想要,便想起村里有对光棍兄弟,于是就连夜把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3-31 17:05:41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