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台湾连长冒死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回到祖国大陆,面对审问,他的妻子只记得丈夫曾说:“如果我哪天忽然失踪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5月的一个深夜,金门岛上的台湾连长林正义站在海边,凝望对岸的大陆,2300米的海峡在他眼中既是阻隔,也是希望,那一夜,他抱着两个篮球,纵身跃入漆黑的海水,开始了一场冒死横渡的旅程。 他不是逃兵,而是怀揣家国理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几小时后,当他筋疲力尽地爬上厦门的海岸时,台湾那边却炸开了锅。 他的妻子陈云英面对军方的审问,脑中只回荡着丈夫离别前的那句话:“如果我哪天忽然失踪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这句话成了她坚守的信念,也成了这个故事最动人的注脚。 林正义的军旅生涯始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他从小听着民族英雄的故事长大,满腔热血,立志报效国家,毕业后,他凭着优异成绩被派往金门,担任马山播音站的连长。 那时的金门是台湾对抗大陆的前哨,距离对岸最近时只有2300米,天气晴朗时,他能清楚地看到对面的景象,可现实却让他失望透顶,国民党当局在戒严时期高压统治,对外卑躬屈膝地依附美国,对内却对自己的同胞冷酷无情。 美国和日本的干预更让林正义感到愤怒,他认为这违背了国际正义,而与此同时,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大陆的广播,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让他开始思考,真正的民族希望在哪里。 渡海前的那个夜晚,林正义的心情异常复杂,他已经下定决心,却无法带上妻子陈云英同往,为了不牵连她,他只能小心试探她的想法,那天,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十八年,你会怎么办?” 陈云英笑了笑,回答:“那我就学王宝钏,在寒窑苦等十八年。”她虽未察觉丈夫的真实打算,却用这句话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林正义听后,心中既感动又酸楚。 他知道,这一走可能是永别,但他无法再等下去,作为连长,他利用职权发布了最后一道命令:“今晚海岸演习,全连宵禁,禁止对海面射击。”这为他的计划铺平了道路,夜深人静,他带上两个篮球,走向了海边。 海峡的夜晚漆黑如墨,风浪拍打着他的身体,林正义紧紧抱着篮球,靠着浮力在海中前行,他曾是军校的佼佼者,体能和游泳技术都不差,可这2300米的距离依然是对意志的巨大考验。 月光是他唯一的指引,他一边划水,一边默默计算着距离,500米、100米……海水冰冷刺骨,他的体力渐渐耗尽,但对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不停向前,几个小时后,他的脚终于触到了厦门的泥土。 他爬上岸,跪下来亲吻这片土地,眼眶湿润了,这里是他日夜向往的地方,是他实现报国理想的起点,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终于活出了意义。 与此同时,金门岛上却乱成了一团,连长失踪的消息传开,台湾军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四处搜寻,甚至怀疑林正义已葬身海底,却找不到任何线索。 调查的矛头很快指向了他的妻子陈云英,她那时带着三岁的儿子,还怀着身孕,突然面对军方的盘问,茫然无措,军官们反复追问:“林正义去哪了?你一定知道些什么!” 陈云英摇头,只说:“他走之前告诉我,如果他失踪了,我得像王宝钏一样等他十八年。”她不知道丈夫的下落,却牢牢抓住这句话,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军方拿她没办法,只能每月发些抚恤金,把案子定为失踪了结,可陈云英心里始终没放弃,她相信丈夫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来。 林正义登上大陆后,改名林毅夫,开始了新的人生,他先是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后来又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联系上了陈云英。 那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让陈云英喜极而泣,她收拾行李,带着两个孩子远赴美国,与丈夫团聚,那一刻,十八年的等待还未满,但他们已跨越千山万水重逢。 后来,林毅夫学成归国,带着家人回到大陆,他成了经济学家,用知识为祖国建设出力;陈云英则投身教育,默默贡献,他们的理想在大陆得以延续,那场渡海的冒险,也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勇敢的注脚。 林正义的故事,是一场关于信念和坚持的旅程,他冒死横渡海峡,只为追寻心中的祖国;而陈云英用无言的守候,回应了丈夫的那句叮嘱,2300米的海峡阻隔不了他们的心,十八年的等待也未磨灭他们的希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华社2023-06-18《为何从台湾回到大陆?这件事是林毅夫人生的重要转折》
1979年,一台湾连长冒死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回到祖国大陆,面对审问,他的妻子只记
如梦菲记
2025-03-31 17:32:5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