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他俩将保险箱的钥匙塞到47岁保姆手里,红着眼眶说:“高姐,6个孩子和这个家交给你了!”10年后,这对夫妻回到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1966年,因时代动荡,刘致台和妻子许曼云不得不离开家乡,将年幼的六个孩子托付给一位保姆,前往外地谋生。 这位保姆高玉清,在之后的多年里,独自一人承担起了养育六个孩子的重任。 高玉清原本和丈夫在温江的日子平静幸福,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然而,先是丈夫因病去世,接着儿女相继夭折。 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摧毁了她的希望。 在为丈夫守灵的三天内,高玉清发誓将永远不再改嫁。 丈夫和孩子相继离世后,婆家认为她带来了不吉利,将她赶出家门。 回到娘家后,高玉清依旧遭遇冷眼。 她的亲人不断为她安排再婚。 她决定独自前往新津。 刘致台和许曼云夫妻俩,因工作原因也刚刚从外地搬到新津。 作为新来的县长,刘致台和许曼云需要为家里寻找到一位能照顾家庭的保姆。 在邻居的介绍下,他们得知了高玉清的情况,夫妻二将她引入家中。 刚开始,高玉清深知自己并非家中亲人,每一次与刘致台和许曼云的对话,她都显得异常小心。 然而,许曼云次劝她放宽心态。 许曼云告诉她:“我们是平等的” 高玉清从未遇到过如此理解和尊重自己的人。 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家务上。 刘家对她的信任也逐渐加深,甚至将家中的财务交由她管理。 在其他雇主看来,保姆只是一份工资工作,然而刘家却视她为家庭的一员。 高玉清认真记录每一笔开销,谨慎花费。 上世纪五十年代,许曼云刚刚经历了生产,奶水不充足,孩子时常在半夜饥饿哭泣。 高玉清深知其中的辛苦。 为了给许曼云找到能够催奶的偏方,高玉清得知,100公里外的都江堰有一位郎中擅长此道,便毅然决定亲自前往。 高玉清不得不徒步走了20多个小时,直至脚底磨出水泡,身体疲惫不堪,才终于拿到了那份偏方。 许曼云得知后,心中既感动又心疼。 从那时起,许曼云视高玉清为自己的亲人。 在许曼云恢复身体后,家里迎来了一连串的新成员。 高玉清继续照顾这些孩子们。 孩子们叫她“高娘”。 每当高玉清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已故的亲生儿女,然而,她从未在孩子们面前流露过这些情感。 1966年,刘致台夫妻因受到政治风波的影响,两人被带走审查。 工资大幅缩水。 高玉清继续默默地照顾着刘家的一切,尤其是6个孩子。 她带着孩子们去山里采野菜,或是去河里捞鱼。 有时候,她将所有的食物都让给了孩子们。 一次,她决定将母亲传给她的手镯卖掉,用这些钱来补充孩子们的营养。 许曼云得知后,深感愧疚,但高玉清却温和地表示:“他们更重要。” 10年的艰难岁月里,高玉清还承担了教育的责任。 她严格要求孩子们,教导他们要有责任心和正直的品行。 记得有一次,刘家大儿子因为饿了偷吃邻家的蔬菜,被高玉清严厉训斥。 终于,在刘致台夫妇恢复工作后,家庭生活逐渐好转。 许曼云回家时看到家里井然有序,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由衷地感谢高玉清。 此后,刘家逐渐移居至重庆。 2007年,高玉清突发脑溢血,病情极为严重,几乎全身瘫痪,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让她的六个孩子焦急万分,纷纷赶到医院。 医生面色凝重,告知她们,老人年事已高,继续治疗的风险很大,手术费用也不小,是否考虑放弃治疗。 孩子们表示无论花费多少,都不会放弃她。 手术虽然成功,但高玉清的身体依旧无法恢复正常,整个人变得昏迷不醒。 刘健鸣承担起了照料母亲的责任。 她每天细心地为母亲做饭、洗澡、擦身,甚至亲自处理母亲的大小便。 在刘健鸣的悉心照料下,高玉清渐渐恢复了意识,开始能说话并且能短暂下床走动。 出院后,刘健鸣继续抽空陪伴母亲,带她去小区散步。 对于高玉清而言,虽然她失去了亲生的两个孩子,但她反而拥有了六个疼爱她的孩子。 她与许曼云一家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彼此间的感情已经深厚如同亲生。 参考文献:[1]牟其明,刘文东.基于“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11):141-147
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他俩将保险箱的钥匙塞到47岁保姆手里,红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31 17:40: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