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初,在上海丁香花园,大将陈赓留下了他一生最后一张照片。面容憔悴,头发稀疏,坐在木椅上,身旁倚着一支拐杖。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陈大将就因病仙逝,时年仅58岁! 说到陈赓,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开国大将”,但他的故事远不止这个头衔那么简单。他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穷乡僻壤,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可这小子从小就机灵,村里人总说他将来肯定有出息。1916年,他考上了长沙的岳云中学,那时候新思想正流行,他慢慢有了救国救民的念头。1922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算是正式迈进了军旅生涯的大门。在那儿,他认识了一帮热血青年,像叶剑英、徐向前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革命的中坚力量。 黄埔毕业后,陈赓跟着国民革命军打北伐,仗打得漂亮,脑子也活络,很快就混出了名堂。那会儿他还是蒋介石手下的红人,可没过多久,他就看透了国民党的嘴脸。1927年南昌起义,他果断投身共产党,从此跟革命绑在了一起。这一步,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也给中国革命添了把火。 加入红军后,陈赓在中央苏区打了不少硬仗。反“围剿”的时候,他总能想出些出其不意的招儿,带着部队逢凶化吉。1930年,他腿受了重伤,疼得钻心,可他硬是拄着拐杖指挥战斗,战友们都叫他“拐将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他负责掩护主力部队。那段日子苦得没法说,湘江边上血战连天,他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硬是保住了红军的命根子。长征路上,他腿伤恶化,走一步疼一步,可他咬牙坚持,还老鼓励别人别泄气,真是个硬汉。 抗日战争来了,陈赓当上了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带着队伍钻进太行山跟鬼子干上了。他脑子好使,搞了个“梅花桩战术”,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这招儿其实就是灵活机动,伏击、突袭、围剿,哪招管用用哪招,把敌人收拾得服服帖帖。他还特别接地气,带着部队帮老百姓干活儿,军民关系铁得不行。386旅在他的手里,成了日军眼里的硬钉子,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靠山。 解放战争的时候,陈赓当了十九兵团司令员,带着队伍南下解放湖南、广西。他管兵严得很,部队纪律好得没话说,老百姓都夸他带出来的兵像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被授了大将军衔,后来还参与了军队建设。1950年抗美援朝,他又上了前线,带着志愿军跟美军硬碰硬。装备不如人,可他靠脑子打仗,愣是打出了名堂。那几年,他真是把命都拼上了。 可惜啊,多年征战把他的身体拖垮了。1958年,他因病回国,之后一直在为国防建设操心。1961年初,他病得实在撑不住了,被送到上海治病。就在丁香花园,他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照片里,他坐在木椅上,头发掉得差不多了,脸瘦得让人心疼,拐杖靠在一边,像是在诉说他的疲惫。可他的眼神里,还是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没多久,他就走了,58岁,一个英雄就这样谢幕了。
抗战中,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
【4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