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44分,清华校长亲自接他去北京,然而到他家后却傻眼了,只见他父亲精神失常,母亲瘫痪在床,破房幽暗潮湿,整个家宛如一个垃圾场。 2017年盛夏,河北省庞庄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手中拿着一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专程来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为的是亲自将这份荣誉交到庞众望手中。 当校长踏入庞众望家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凝固。破旧的农村小屋内光线昏暗,潮湿的墙壁上爬满了霉斑,一位母亲瘫痪在轮椅上,父亲的目光游离不定,显示出明显的精神异常。角落里堆积着各种回收来的废品,整个家几乎就像一个小型垃圾场。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一位高考成绩达744分的天才少年。 "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样拿不出手来说的!"面对校长和随后涌来的媒体记者,18岁的庞众望平静地介绍着自己的家庭。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自卑或抱怨,反而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坦然。 这份成熟并非一日之功。1999年出生的庞众望,从小就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重担。母亲庞志芹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终生只能依靠轮椅行动;父亲则长期被精神分裂症困扰,无法正常工作。 "众望"这个名字承载着全家的期望,而庞众望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在家中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他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见证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不懈努力。 2017年高考,庞众望以684分的基础分数,加上农村专项计划60分的政策加分,最终以744分的总分斩获沧州市理科状元的桂冠,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消息传出后,他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媒体争相报道这个"逆天改命的少年"。 令人敬佩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声和众多爱心人士的资助意愿,庞众望均婉言谢绝。"我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拼搏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他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清华校长在离开时握着庞众望的手久久不放。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见到了一位让人敬佩的少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不仅没有被命运击倒,反而培养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智慧。这样的学生,是清华大学的骄傲。" 庞众望站在清华园的校门前,回望走过的历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在他6岁那年,命运曾给他设下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 那是2005年,年幼的庞众望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的诊断结果令全家人如坠冰窟——这种病无法通过吃药治愈,必须进行手术,而手术费用高达4万元。对于一个靠捡垃圾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这个数字几乎是天文数字。 "要不就放弃吧?万一治不好怎么办?"当时有不少人劝说家人。面对这种劝告,卧在轮椅上的母亲庞志芹却坚决地摇了摇头。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推着她的轮椅,带着年幼的庞众望,挨家挨户地去借钱。 就这样,一个不能行走的母亲和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孩子,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一元、五元、十元......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希望,最终凑齐了4万元手术费。手术非常成功,庞众望重获新生。 然而,幸运的背后是沉重的债务。为了还清欠款,母亲每天坐在床上做手工刺绣,一做就是10多个小时,双手布满了针眼。父亲尽管精神状态不佳,也努力出去打零工。而小小年纪的庞众望,放学后就跟着外公去捡废品,塑料瓶、废纸、纸板,只要能卖钱的,他们都不放过。 就这样,一家人苦苦挣扎了6年,终于还清了所有外债。但命运似乎总是眷顾坚强的人又给予新的考验。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患上了严重的贫血,不得不住进医院。这一次,轮到12岁的庞众望挺身而出。他独自一人挨家挨户拜访邻居,为母亲筹集医药费,同时在医院附近的餐馆找了一份兼职。 "给母亲做好饭菜,自己却在市场上挑别人不要的菜叶煮着吃。"一位邻居回忆道,"那孩子太懂事了,从来不抱怨。" 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庞众望的学习从未落下。在校外打工的同时,他仍然坚持补习功课,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进入清华后,他延续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拒绝了所有外界的资助,选择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生活。
高考744分,清华校长亲自接他去北京,然而到他家后却傻眼了,只见他父亲精神失常,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3-31 23:36:02
0
阅读:27